第102章 捧杀,助陛下成为太祖皇帝!(2 / 4)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说到削藩,不止建文、永乐削藩,宣宗皇帝同样在削藩。

洪熙朝各王府护卫近两万人,宣宗皇帝一刀砍下去一万人,只剩下固额5600人。

陈豫这一刀,倒也可行,湖广、江西藩王都不老实,襄王的家资都敢贪墨,敢跟朕抢银子?

呵呵,跟朕抢银子的人,要么乖乖还回来,要么都去见阎王了。

你们会该去哪呢?

朱祁钰眸中杀机爆射。

太祖设宗藩,绝对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一个府养一个藩王,甚至有的一个县就要养一个藩王。

藩王府少的几千人,多的数万人,由谁养着?钱从何来?

反正肯定不是官员出,也不是士绅出。

倒霉的只有底层百姓,尤其随着时间推移,宗藩越来越多,宗室规模无比庞大,全都是吃闲饭的,堪称历朝之最。

百姓愈发穷困潦倒,朝堂穷到吐血,用经济换取政治的宗藩也极为不满,甚至底层宗室连饭都吃不饱,竞相造反。

说白了,大明王朝就是被藩王给吸死的。

倒是可以借机,先削宗藩的护卫,再杀一批,圈禁一批,老实听话的给一条活路。

“宣陈祜、陈锐入宫,先当个带刀侍卫。”

朱祁钰目光闪烁:“给李震传旨,京师粮食困难,朕欲从湖广收购一批粮食,内帑出钱。”

“皇爷,湖广流民遍地,如何还能卖粮?”冯孝不解。

“哼,流民?流民越多的地方,粮食越多!”

朱祁钰冷笑:“不说那些商贾如何,也不说当地官场,就说那些宗藩,肯定赚得盆满钵满,朕若花钱买,他们肯定会卖的!”

“那湖广的流民……”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他吓得跪在地上。

“朕不买,流民就能吃得上饭了吗?”

朱祁钰反问:“恰恰是这些粮食,才让流民吃不上饭的!”

冯孝磕头请罪,却没琢磨明白。

如果粮食没了,藩王、官员、粮商为了赚钱,反而会安置流民,给他们分地种田。

否则,任朝堂如何镇抚,流民都不会断绝的。

“去传旨吧。”

朱祁钰继续批阅奏疏。

……

走出宫城的王直,嚎啕大哭。

入宫前还是人,如今却连狗都不如了。

“太傅,可还有办法啊!”王直哭嚎着问。

胡濙不齿王直为人,但皇帝如此霸道,朝堂又尽在其掌控,王直又能如何呢?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看向李贤、林聪。

林聪先行了一礼:“下官也是迫于无奈啊!”

“老太傅,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到下官府上,互诉衷肠。”李贤小心翼翼打量一番。

如今他们日子过得不痛快,却有人意气风发,比如岳正。

“好吧。”

胡濙也看得出来,他们心中之苦。

让人变成狗,总要有这个过程的。

估计皇帝也清楚,所以放任其在宫门口发泄,不闻不问,其实是自信,朝堂翻不起风浪了。

到了李贤府上。

胡濙就轻飘飘说了一句话:“他想做太祖,朝臣便供着他做太祖。”

“啊?”林聪没明白。

但李贤却琢磨过味儿了,翘起拇指:“妙呀!”

朱祁钰不是想做圣皇吗?

那便顺着他,让他去做!

把困扰朝堂多年的难题,全都交给他去处理,让他去解决。

你不是想做太祖吗?

好,我们成全你,做太祖吧!

太祖日理万机,你也日理万机吧,泼天的难题,斗如车载,想做太祖,就得根治顽疾,还天下个朗朗乾坤。

就看看,你有没有太祖强解问题的能力!

“下官立刻上疏,把京畿弊端陈情于上,请陛下圣裁!”李贤坏笑。

胡濙却摇摇头:“慢慢来。”

李贤一愣,旋即笑了起来。

温水煮青蛙。

一口气把难题抛出来,容易把皇帝吓跑了,万一他不当太祖,去当宣宗皇帝可怎么办?

哈哈哈!

李贤朝着胡濙深拜:“下官佩服之极!”

林聪、王直等人也叩拜。

“陛下需要能臣干吏,那么吾等便要变成能臣干吏。”

“老夫是清楚尔等能力,只要肯将一半精力放在政务上,便无人可比。”

“陛下想做太祖,臣等便捧其做太祖!”

“陛下若针砭时弊,想改革,臣等做那王安石!”

“陛下若亲征漠北,想横扫天下,臣等就做永乐朝国之柱石!”

“陛下想让吾等如何,吾等便如何!”

“终有一天,陛下会成为唐太宗的。”

胡濙轻笑。

唐太宗,前期是千古圣君,前期有多圣明,晚期便有多昏庸。

胡濙口中的唐太宗,是早期的呢?还是晚期的呢?

再说了,他朱祁钰能有唐太宗的本领吗?万一没学成唐太宗,做成了宋高祖,可就好玩了。

李贤、林聪等人忍俊不禁。

“那下官就来做这魏征!”李贤轻笑。

“房玄龄、杜如晦本阁虽然做不得,但却做得高士廉的!”林聪轻笑。

“下官做不了名臣将相,却做得了陛下的宠臣!”王直笑道。

“捧杀、捧杀,这世间最可怕的事,就是捧杀。”

胡濙最不喜欢陈循那样,一副做权臣的架势。

所以惹来杀身之祸,并不冤枉。

他喜欢四两拨千斤,就如他在寻找建文的路上,抽丝剥茧,去伪存真。

他喜欢变成皇帝喜欢的模样。

一点点捧杀皇帝,让他在自大之中,走向灭亡。

比如太宗皇帝!

杨士奇手段更高明,把好圣孙给哄废了。

今上不好糊弄,那就当傻傻的太宗皇帝吧,起于征伐,殁于征伐,连亲儿子都和他形同水火。

至高无上的永乐大帝!呵呵!

……

戴函带着原兵仗局掌印太监崔颖,以及四个工匠,入勤政殿叩见。

工匠叫张大坚。

说话有点结巴,却是最好的火药工匠,他调配的火药十分精准,坏子率最低。

“启禀陛下,兵仗局离水近,容易受潮,火器最怕受潮,维护成本过高,小的担心影响铅子。”

张大坚说话断断续续,说的也不甚清楚。

就是说,离水近,弹丸易受潮。

“而且,小的担心一旦火药意外爆炸的话,波及皇城,就是杀了小的全家,也不敢叨扰圣上!”

张大坚话还没说完,说话大喘气。

说得也不明白。

就是怕火药爆炸,波及皇城,被杀头。

朱祁钰倒是不以为忤,让他慢慢说。

可等了半天,他居然说完了。

冯孝咳嗽一声,提醒戴函,怎么带这么个货色入宫呢?

戴函嗔怪地瞪了眼崔颖,都是崔颖推荐的。

“倒是朕考虑不周了。”

朱祁钰微微颔首:“兵仗局已经通开了吧?”

“启禀皇爷,已经完工了。”戴函回禀。

“那便安置军器局吧。”

兵甲放在眼皮子底下也不错。

朱祁钰让冯孝把地图拿来,指了指司礼监的位置:“你看这里如何?”

司礼监在万岁山北面,和内官监、巾帽局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