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高VS项羽(2 / 3)

作品:《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赵郢此言一出,大家不由心中大喜。

“谢殿下赏——”

此时,听到动静,正在里面埋头办公的左右尚书淳于越和田击也从自己的办公室里面走了出来。

“见过皇长孙殿下——”

“两位不必多礼——”

赵郢快走两步,亲自扶起两位老先生。

大殿里面人多嘴杂,不是谈话的场所,赵郢跟两位老先生客气了几句,便把两位老先生和尉未央姑娘一起请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虽然一段时间不在,但他这办公室依然十分整洁,应该是日常有人打理。

礼部,负责政策宣讲,民风采集,推广铸军魂等事宜。

赵郢虽然通过天香阁的消息大致的了解了一部分情况,但更加细致的情况,还需要咨询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殿下,山东六国之地,尤其是江南之地,阻力重重,很多黔首,对政策宣传不以为然,甚至颇为抵触……”

说到这里,淳于越叹了一口气。

“老夫深入研究了一下传回来的消息,发现其实并不仅仅是当地百姓的问题,是我们的政策本身有了问题……”

见赵郢脸色如常,眼神中带着鼓励,淳于越才苦笑道。

“如今老夫才了解殿下设置说书人和采风使的良苦用心——很多政策,老夫昔日并未察觉有何不妥之处,但如今随着说书人和采风使深入民间,了解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老夫才恍然发觉,过去的很多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比如货币之策,朝廷虽然下令,统一货币,严格规定了钱币的款式规格,使用材质,但当地的很多百姓不仅未受其惠,反而深受其害……”

“当地的原有的钱币不让使用,但是当地的很多百姓又无法从官府足额兑换自己家里的钱币——很多百姓,因此陷入赤贫……”

赵郢听得都不由心情沉重。

虽然统一货币,确实有利于百姓交易,但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的政策,一旦落实到地方上,就会出了问题。

比如刚才淳于越提到的这个问题。

统一了货币,那百姓手中原有的货币怎么办,总不能说作废就作废了吧,那样都不需要等到陈胜吴广造反,当地的老百姓就得炸锅。

任何人也没办法坐视自己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财富,一朝之间化为乌有。

朝廷也知道这个道理,允许百姓拿着自己的货币按照一定比例兑换秦半两。但问题是大秦跟山东六国不同,贵族和豪商没有铸币权,铸币权在朝廷。

单凭朝廷的铸币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兑换需要和流通需求。

导致很多地方的百姓,重新回到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而那些当地的一些不法胥吏和贵族豪商,趁机低价回收旧钱,再回头与官府兑换。

双层盘剥之下,很多原本还能勉强维持的家庭,因此破产……

诸如此类的政策,在执行下去之后,就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和问题。其实这些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各朝都出现过。

但问题是,这些政策伤害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原来,大家都快快乐乐地一起铸造钱币,盘剥百姓,结果,你秦始皇大手一挥,就把我们的铸币权给收回去了……

大部分生产资料实行官方管制,商品经济,陷入半停滞。

土地不让买卖了,车马也不合规格了,就连祭祀鬼神,都违法了,总之,在当地贵族和豪强阴奉阳违的抵触之下,大秦看似长远的政策,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福利,反而陷入了更加穷苦的窘迫之中。

雪上加霜的,还有大秦严苛的刑罚制度。

稍微犯点错误,直接就发配了。南方又跟北方不同,天气多雨,服个徭役,遇到点恶劣天气,赶上几场大雨,就得失期,失期当斩!

莫名其妙,脑袋就没了!

想不心怀怨愤都不可能。

这种情况之下,单纯的宣讲政策,效果真的很寥寥。

从淳于越和田击这里得到的讯息,让赵郢心情很沉重,如今大秦的实际控制力,还是在关中,出了关中,越远,控制力越低。

地方胥吏和地方贵族勾结之下,许多政策出现了水土不服。

想要改变,非一日之功。

原本还想和尉未央姑娘单独深入交流一下的,听完淳于越和田击的汇报,赵郢瞬间就没了心情。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前世的时候,项羽和项梁叔侄两人,在会稽郡暗中准备那么久,都能够安然无恙的原因了。

但这种情况,他暂时也无能为力。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保持大秦强大的威慑力,然后尽可能地把后世那些耳熟能详的强人收到自己的麾下。

亲自盯着!

然后,再徐徐图之。

他相信,若是始皇帝能多活几年,大秦不被赵高和胡亥这个蠢货搞的一塌糊涂,再给大秦十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成为发展当着的问题,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