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国士(2 / 3)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吕碧城咋舌道:“这么严格?我晓得理化科目,很难的。”

顾临说:“没有办法,都是基础课程,也是进入医学院的寻常要求。”

欧美著名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本身已经是大学理学院的毕业生。换句话说,医学院是从研究生起步的。

到了后世,一些欧美的医学院还有类似传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就不招本科生。

协和医学院前三年其实很像清华学校,上的课程都是些中文、英文、数学、物理、生物、社会学之类。

这个阶段的学习压力二者也差不太多,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在预科期间,要完成中文、英文各192小时的语言学习;数学96小时、生物384小时、物理384小时、化学544小时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学习;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学习;还要从法语或德语中,选修一门作为第二外语。

至于所用教材和参考书,肯定都是英文原版,老师授课也全用英语,——因为老师都是从美国调过来的。

协和请来的教师薪水很高,每年最少七八千大洋。

对比一下,北大正规教授的工资已非常之高,合下来一年三四千大洋左右,远远超过平民乃至高级职员,但也就是协和美籍教师的一半。

协和的学制和美国大学一样,一个学年三学期,协和医学院规定:学生在预科期间,协和医学院的学制与美国大学的学制相同。一学年里分3个学期。9月至12月中旬是第一学期;1月至3月是第二学期,之后是短暂的寒假;4月至6月是第三学期,学年考试结束后,有3个月的暑假。协和的外籍教师大多在暑假回家探亲。

虽然与历史上相比提前了两年开学,李谕还是在学生中看到了林巧稚。她刚从鼓浪屿的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了业。

协和的学生不多,开学典礼很快就举行完。

然后又迎接了从长沙赶过来的湘潭医学院一行人,包括湘雅医学校校长颜福庆和几名学生。

“胡校长,顾会长,恭喜了!”颜福庆拱手道,“啊,还有李谕院士!”

胡恒德说:“承蒙颜校长大老远赶过来指导工作。”

颜福庆笑道:“我哪敢指导你们?你们可是喊出口号要做中国最好的医学院。”

胡恒德说:“湘雅同样不弱。”

颜福庆看着眼前气派的大楼,感慨道:“美孚公司真是有钱!这得花多少银子!”

李谕问:“颜校长从长沙赶过来麻烦吗?最近几年湖南一直是北洋政府与广州军政府交战前线。”

颜福庆说:“也就那么回事,吴佩孚现在出工不出力,好久没怎么打仗了,就算打仗,我看也就是放放空枪。”

他们这些医学院的人,从伤员多少就能侧面看出战斗激烈的程度。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混战大体如此,动真格的不多。

不过此时直系马上就要和皖系彻底撕破脸皮,等冯国璋一命呜呼,直系的大将吴佩孚更不会给皖系留情面。

李谕说:“多多注意安全。”

“谢院士先生关心,”颜福庆说,然后给他介绍自己的爱徒,“我北上时,飞凡一定要跟来。”

汤飞凡说:“在下汤飞凡,久仰院士先生大名,特来当面请教。”

“原来你就是汤飞凡。”李谕心想。

在中国近现代的医学史上,汤飞凡是个绝对的国士,沙眼衣原体是他发现的;对中国的疫苗工作以及传染病防治更是堪称功勋卓著。

只靠发现衣原体这种新微生物形态,就足够让他拿一枚诺奖。

(衣原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介于二者之间。)

“请教谈不上,毕竟我不懂医学。”李谕说。

汤飞凡说:“我看过您指示秉志与吴君所写的关于发现噬菌体的论文,让我如同醍醐灌顶!”

李谕笑道:“我哪有什么帮助,是他们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