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英年早逝(2 / 3)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李谕连忙打断她:“放心吧,我不会有事。”

吕碧城用力握着他的手:“千万要安全,到了上海,立刻发电报。”

“我知道了。”李谕温柔道。

贝尔他们选的时间真是巧,到达上海火车站时,天色已经晚了。

走到火车站候车大厅,李谕看到了宋教仁和黄兴、于右任、廖仲恺一行。

李谕走过去,小声对宋教仁说:“宋先生,这里很危险,有人想要刺杀你。”

宋教仁突然笑道:“怎么你也这么说?”

“也?”李谕纳闷了。

“今天一个古董店老板告诉我,有人想暗杀我,”宋教仁轻松道,“但这怎么可能!暗杀是我们国党的老本行,关公门前耍大刀?”

“可是……”李谕说。

宋教仁摆摆手:“再说了,上海滩青帮老大是我的好朋友陈其美,不管黑道白道,想暗杀我都没那么容易。”

李谕感觉脑壳疼,但自己不可能拦住他。

因为就算知道有人行刺,他也一定要北上。

此前的内阁选举中,国党成为了多数党,虽然没有超过多数,但宋教仁可以按照西方多数党组阁,然后多数党党魁担任总理的传统出任新一任总理。

而且这是正儿八经的民选总理,而非此前的任命总理。

接着就是按照宪法推行责任内阁制。在这种制度下,总理的权力非常大,总统甚至成了吉祥物。

稍微解释一下,各位一定知道德国总理、印度总理,但没几个人知道德国和印度还有总统吧?

德国和印度的总统没什么权力,完全是象征意义的存在。

而相反的,美国总统权力就很大。

造成这种差异是因为他们分别为议会制与总统制。

议会制国家,总理是老大(有些国家叫做首相)。

但议会制国家有个问题:总理会被议会制约,不太稳定,经常换人。典型的就是日本,首相当不了一两年就被换掉。

所以议会制国家往往需要有一个有名望同时在位时间长的人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日本、英国选择的是天皇作为吉祥物,称为君主立宪国。

德国、印度则另外选举出了一个总统作为吉祥物,即所谓的议会共和体制。

而与上述议会制不同,总统制国家其实效率反而会高一些,因为不用总是吵来吵去。

但真要比较起来,两者并没有孰优孰劣一说,只能说哪个更适合国情。

理解了这些,就大体明白宋教仁与袁世凯的矛盾所在了。

——宋教仁想要的是议会制,总理说了算,最起码能够制约总统袁世凯。

而袁世凯想要的是有真正实权的总统制。

矛盾无法调和,二者只能选一。

袁世凯曾想拉拢宋教仁,送了50万银圆,没想到宋教仁不是奕劻,压根不吃这一套。

直到国党在议会中成为多数党后,袁世凯越发明白,宋教仁与自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袁世凯说过:“不怕谁用暴力同我争天下,却怕革命党的政党内阁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子上。”

就是说他不想当吉祥物。(其实宋教仁甚至都不想让袁世凯当总统,而是倾向于更好控制的黎元洪。)

候车大厅中,黄兴看了看怀表,对宋教仁说:“要启程了。”

“走吧。”

宋教仁站起身,与他们一同走向月台。

过了几分钟,毫无意外的几声枪声响起,月台上顿时乱作一团。

民国一桩顶级大疑案就此诞生。

但疑案不疑案的不重要,关键是宋教仁的死深刻影响了民国政坛走势。

黄兴、于右任等人连忙带着宋教仁赶往医院。

医院中,宋教仁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手术前拉过于右任做了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