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盗亦有道(2 / 2)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李谕拍拍手:“已经很慢了,要是有计算机……哦,要是有打字机,昨天就能拿给你。”

“这一期《物理年鉴》第一篇就会是你的文章!”普朗克兴奋道。

李谕挥挥手,准备出去逛逛街透透气,刚出门就遇到了赶来的西门子公司老板卡尔西门子。

卡尔西门子旁边还有一位中年人,他介绍说:“这位是德国通用电力总经理瓦尔特拉特瑙先生。”

拉特瑙后来在德国政坛很知名,但1922年时死在了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暗杀之下。

李谕与他握了握手。

拉特瑙说:“本人在与西门子先生交流时,提到李谕先生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科学家。我想投资做一个项目,需要先生的帮助。”

李谕说:“先生简单说一下,我再看能不能帮上忙。”

拉特瑙说:“我考察了航空产业,认为其有广阔的前途。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想要找优秀的科学家参与进来。”

拉特瑙现在已经是德国电业巨头,非常有钱。

他还是一个犹太人,商业上的眼光很毒辣。

――被暗杀自然与其犹太身份有很大关系。

拉特瑙确实有些高调,在报纸上公开说过:“三百个犹太人,他们互相认识,统治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命运,并从他们的追随者中选出继任者。”

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本来欧洲就有反犹情绪,德国又是最严重的地方。

所以还是低调一些好,比如上海租界的那几个犹太富商,就足够低调。

李谕说:“航空的话,我确实有点涉猎,不过我已经与美国的贝尔先生达成了合作。”

“没有影响,”拉特瑙说,“我可以提供资金,专利权仍旧在您手里,我只需要使用权。”

李谕想了想说:“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拉特瑙是个商人,立刻说:“请讲。”

李谕说:“我在中国正在建厂,制造汽车零配件以及无线电设备,现在面临扩张,需要一些资金。但清国还没有完善的股份制度,所以只能举债,我希望拉特瑙先生帮我发行一批债券,募集资金。”

拉特瑙说:“我还以为是什么事,以先生的信誉以及ly无线电的优秀表现,债券太好发行了!说吧,需要多少资金?”

李谕说:“总计需要4000万马克,但会分批次发行。”

4000万马克也就是大概500万两,或者1000万美元。

拉特瑙说:“第一批需要多少?”

李谕说:“400万马克。”

“可以!”拉特瑙说,“我能够帮你完成。”

李谕感激说:“非常感谢。”

拉特瑙在德国的工业界、金融界和政界都非常吃得开,一战时期当了德国的战时资源局局长,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非常关键的职位。

李谕准备先放饵钓鱼,慢慢募集所有的4000万马克。

一定要是马克!

李谕这么做,是有充足考虑的。

因为到了一战时期,德国的马克会贬值一万亿倍!

战前的4000万马克,到了那时候连1马克都不到,轻轻松松就可以还清。

这么干的有很多,比如大聪明瑞典。

反正那时候所有人都在德国身上疯狂割肉,4000万马克只是洒洒雨而已。

但对于李谕而言,最重要的是德国占了庚子赔款的大头,差不多9000万两!

总得想办法从他们手里扣回来一点。

李谕这一下只讨回来400万,算得了什么?

反正想通这一点,李谕是一点负罪感都没有。

当然了,这件事操作起来必须先给甜头,400万马克的债券如果可以顺利偿还,后面才有4000万马克。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拉特瑙答应了李谕的要求,李谕自然也要答应他的:“我会立刻着手进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拉特瑙说:“只要你同意出手,我就有了十足信心。”

卡尔西门子也看好这项事业:“实验室所需的材料、设备,我会立刻安排妥当。”

德国的工业实力确实强劲,柏林的这间实验室是李谕最好的实验室,比第五大道的还要好。

几天后,研制条件就具备了。

李谕要搞的不算复杂,是很早期的旋缸式发动机。

――就算李谕不出手,明年法国人也会搞出来。

“旋”字可以理解为旋转,所以旋缸式发动机也是星型发动机,在涡轮发动机出现之前,绝大多数飞机的发动机都采用星型设计。

市面上已经有了星型发动机的一些案例,李谕只需要对它们进行一些改进就行:把发动机中间的曲轴固定,让曲轴周围的一圈汽缸围绕着固定的曲轴旋转。

一直到20年代,旋缸式发动机都是航空发动机的主流。

也就是这种设计可以用十年左右。

现在美国和法国已经搞了好几年航空发动机,相比目前正在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旋缸式发动机最大的优点就是散热。

此前的发动机为了高功率和散热,做得都很笨重,背着外带散热器。

而对于飞机而言,减轻重量是核心,所以只要做出来轻巧、散热良好的旋缸式发动机,必然会成为主流,统治市场。

这玩意价格又高,放在国内生产,加上运费其他国家也完全可以接受。

当然旋缸发动机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耗油率高、操纵性差之类,但这些问题十年后再说呗,李谕可不想让西方技术发展太快,一定要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