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观察(2 / 3)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日本则首先在朝鲜登陆,慢慢向旅顺推进,这个距离很远,超过500公里,一路上还会遇到俄军多重阻隔。

哪怕跨过鸭绿江,达到丹东,距离旅顺仍然有350公里。没有现代化运输条件,几乎就是一种孤军深入。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俄军没有形成足够重视,不认为日本陆军能够顺利抵达旅顺。

但他们又忘了自己海军龟缩不出,反倒让日本海军可以放心地用舰炮支援陆军推进。

对日本军方而言,海军和陆军马鹿协同作战可是极为稀有的事。此前说过,舰炮的火力非常强,相比野战部队的炮火可谓是碾压性的优势。

也就拥有永久基座的岸炮可以压制舰炮火力。反正现在属于两边的部队集结期,差不多要两个月后才会在今天的丹东第一次正面接战。

李谕等人登上轮船,他意外发现中山先生也上了船。李谕提醒道:“先生,很危险的。”他可是被清廷重点通缉着。

孙文笑道:“我当然知道,不过想要尽可能近距离看一下日本国与俄国的战事,放心,我不会下船。”轮船从东京旁的横滨港驶出,前往天津塘沽港。

临近渤海海峡时,确实能看到一些日本军方舰艇出没,不过都是一些小快艇,主力战舰不会随便瞎逛。

孙文指着远处天空问道:“那些是什么?”李谕极目远眺,然后说:“应该是侦查气球,但分辨不出是俄军还是日军释放。”有点类似于飞艇,不过技术上当然比不过德国人的齐柏林飞艇。

孙文叹道:“现在的战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恐怕还会继续演进,不论何地,战争的阴影从未消散,”李谕说,

“自古以来战争都讲究能够占领制高点获得视野,也就获得了敌军动向。而如果能飞到空中观察,视野肯定更好。”孙文说:“难怪我们打不赢战争,落后竟如此大。”李谕脑袋突然灵光一闪,他差点忘了这件事。

实际上,飞艇或者说观察气球早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就被用于侦查,法国和普鲁士双方都有使用。

后来的齐柏林飞艇正是受到其影响。日本十年前花巨资从法国进口过观察气球,但是运输途中损坏了,于是自己进行研发,去年刚刚成功。

现在不管是清廷袁世凯的新军,还是日军,都请过不少德国教官,所以日本人当然知道这项技术,于是马上在日俄战争中投入使用。

日俄战争后,袁世凯也买了两个,还请了日本教官训练如何使用,但一直没有真正派上过实战。

对面的俄军自然也有这种观察气球。观察气球对于侦查而言,的确很有用,一般是挂着一个篮子,带上天一两个人,然后可以远距离看清对方部署,尤其是火力点部署,对于修正己方炮火弹着点非常有帮助。

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这是一项非常老旧的军事技术,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初期却依然用得顺风顺水。

如果放在同时期二战的欧洲战场,这种空中系留气球完全是活靶子,升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下来。

但国内没什么空中力量,少量的飞机不可能为了几个气球就出动;再加上气球往往距离较远,超出了高射炮的射程,所以日军可以大摇大摆使用此项技术。

系留气球虽落后,但相比二战时期的飞机侦查却有不少优点。因为系留气球可以长期悬停空中,360度观察目标,能够发现大量细节。

而一掠而过的飞机往往只能看个大概。系留气球一般还会直接连上电话线,随时传递情报,而二战时期的飞机却还需要先敲出无线电代码后才能传递。

此外系留气球可以在夜间升空、升空过程没有声音等等。一般炮兵发射步骤是先试射,再通过观测炮弹落点来对发射角度进行调整。

所以观测数据是炮兵能否精准命中的关键。日军有了气球这个绝好的观测点,其炮兵部队命中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