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章 柏林街头(2 / 5)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李谕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想要搞点设备,只能自己出钱。

关键天文台这东西真的很花钱。

汉斯继续兴奋地说道:“将来设备更新后,或许可以用它来做出更加伟大的发现。”

李谕说:“设备好是一方面,还需要人来发挥设备的价值。”

佩特森校长说:“所以我们很希望多请您过来。”

李谕只好说:“有机会的话会的。”

他们现在就很想留李谕多待一段时间,不过德国柏林又发来了催促的电报。

发报人是西门子公司以及柏林大学,他们早就知道李谕到了丹麦,不过竟然在丹麦待了几天还没有动身南下,于是才发文询问。

李谕展开电文:

“尊敬的李谕先生,恕我冒昧,我们已然腾出一座实验室,并且与柏林大学普朗克教授取得联系,一切就等您的到来。——卡尔·西门子。”

李谕笑道:“看来我真的要动身了。”

哥本哈根大学众人知道这次李谕来欧洲就是要赴德国之约,但今后还是有时间请到他的。

佩特森说:“院士先生完成工作后,随时都可以来丹麦。”

丹麦和德国是邻国,确实近得很。

但有这想法的可不止丹麦。

李谕只好搪塞了几句,然后收拾行李继续出发。

李谕从哥本哈根港口登船,前往最近的德国基尔港口,然后乘坐火车一路南下,经由汉堡转向东南,前往柏林火车站。

德国在此后几十年里,科学方面一直非常强大,甚至影响到德国的方方面面。

德国人对技术的狂热很难想象,即便是到了二战时期,和苏联打到灭国级战争时,大后方竟然还要同时研究上百种新型的武器装备。

德国和苏联的路线明显不同,德国是真拿技术当做制胜法宝,很多领域也的确十分开创性,火箭都开始搞了起来。

苏联的路线则是好用耐用为主,型号比较单一,对于战争时期来说,其实这样后勤更好操作。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苏制武器的制造原则,也导致了ak在世界的大规模流行。

一路上反正无聊,李谕闲着没事给吕碧城聊了聊德国的历史,尤其是俾斯麦对于德国的巨大贡献。文化历史方面吕碧城还是能够快速理解,那些涉及近代科学的部分对她来说都过于艰深。

德国在欧洲列强里算是崛起相对很晚的,殖民地几乎没有,强国之路属于困难模式起步,几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几乎都是虎口夺食。

之后工业方面的发展也非常出彩,几十年下来硬生生搞成了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

不过吕碧城更感兴趣的还是文学艺术方面,对于打打杀杀之类的历史反而没有太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