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侮辱性很大(2 / 3)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靠!”李谕感觉碰到了个傻子。不过想想也是,虽然李谕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但知道他的绝大多数是识字的,而现在整个中国认字的人能有多少,更多的人压根不知道李谕的存在。

又或者说,大部分国人除了知道县太爷和皇帝,居住地之外的人基本都不认识。

之前庚子国难,八国联军把京津两地搞得一片狼藉,不少农民逃难,跑到了相对安全的租界。

想不到才没多久,就有不少洋人场馆设下奇葩规定。李谕曾经在电视上见过所谓的

“中国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招牌,没想到还真让他碰上。关键就在国人地盘上。

最可悲的是,拦他的竟然是个中国人!歧视不可怕,来自同胞的异样眼光伤害才最大。

李谕要不是要赴约,早就扭头走了,只好再忍着解释一下,但还没等他说话,又有两个乞讨的儿童走了过来,对着保安说:“老爷,行行好,有没有剩饭?赏给我们两口。”保安不胜其烦:“今天都第三遭了,烦不烦!你们不要耽误饭店做生意!”年龄稍大的儿童说:“老爷,您就光让我弟弟吃两口行不行?我们都饿四天了,实在受不了了!”

“快滚开,快滚开,要是洋大人看见了,连我都要一起责罚!”保安立刻驱赶他们。

李谕这下子也不想解释自己到底是谁了,解释这个保安也不见得能听懂,还以为自己是在忽悠他。

李谕四处看了看,远处沿街好像有个包子铺,于是对两个小乞丐说:“走,我带你们吃包子。”天津的海河已经在三年前得到了疏浚,沿着运河与海河过来的人不少,但受庚子事变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很困难,乞丐很常见。

两个小乞丐立刻对李谕说:“您是大老爷,您是大老爷!”李谕叹了口气,没有多说,带着他们来到包子铺。

抬头看到是

“德聚号”的招牌,那么说,这里即便不是高贵友最先创办的狗不理包子铺,至少也是他的分铺。

高贵友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包子铺,他的包子在天津也早就打响了名号。

就连袁世凯在天津编练北洋新军时都知道他的包子。这个时代没有广告宣发,能做到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很不容易,完全是靠真本事。

至于

“狗不理包子”名称的来源,其实是因为高贵友小名叫

“狗子”。他的生意太火,没空收钱,就让人家把钱自己扔到碗里。于是大家就传:“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

传着传着就成狗不理包子了。两个小乞丐眼巴巴望着包子,口水直流。

店老板看到后说:“你们先等等,我专门蒸了一些糠窝窝,给你们拿几个。”店老板也是好心,给他们包子自己太亏,而且对于乞丐来说,吃糠咽菜和吃发面馒头没什么两样,能止饿就行。

李谕明白他的心意,于是说:“不用了,老板,这次让他们吃包子就是,吃多少我付多少。另外,也给我几个。”两个小乞丐一听李谕发话,根本等不及店老板同意,四只手上去一人分别抓了七八个包子就开始狼吞虎咽。

店老板哭笑不得:“旁边有水,自己舀着喝吧。”然后给李谕端上了一盘:“客官你慢用。”李谕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店老板说:“这世道,像您这样的好人真是不多见。”李谕苦笑道:“帮得了一时,明天还不知道会怎样。”如今的流浪儿太多,海河对岸更多,每天都有冒死要游过来的。

店老板说:“听您的谈吐,是留学归来吧?”李谕点点头:“没错。敢问阁下也姓高吗?”店老板说:“是的,本人高金铭。”原来是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的儿子,确切说是养子,以前是店里的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