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汉来信(2 / 3)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据我所知,这两所学校已经踢过不少比赛,他们对足球都非常重视。据说南洋公学经济特科总教习蔡元培每次足球比赛甚至都要亲自督战。”

“你说谁,蔡元培,哪个蔡元培?”李谕讶道。

“难道有很多蔡元培?”张伯苓纳闷道,

“他字鹤卿,浙江人。”好家伙,那就是李谕心中所想的蔡元培了,后来的北大校长啊!

“还真是他。”李谕喃喃道。

“怎么?你认识?”张伯苓又问道。

“当然认识,他可是名气大的很。”李谕说。张伯苓点点头,

“确实,他终究是当朝进士。”李谕没想到聊聊足球竟然还能聊出来蔡元培,说道:“上海足球看来源远流长。”张伯苓自然也不知道其实李谕是站在穿越者角度说的这句话,只是回道:“北洋水师学堂在庚子事变中遭到严重破坏,好在北洋大学堂的部分学生撤离到了南洋公学读书,如今再次开学,倒是正好再带回了足球运动。”李谕点点头说:“想不到上海足球诞生这么早,已经有了德比之战。”

“德比之战是何意?”张伯苓问。李谕解释说:“就是一个城市里的两支水平差不多的队伍之间的竞争。”张伯苓问:“是来自英吉利语?”李谕说:“是的,英语。”张伯苓说:“难怪我没有听说过。”李谕笑道:“英国人对足球才是真爱,简直爱到流氓的地步。”第二天,李谕准备回京城时,张伯苓还给他拿来了一份手稿:“这是我写的关于体育开设的相关章程,京师大学堂可以参考一二。”李谕感激道:“有劳先生!讲义我存放在家中,回去誊录好后就会寄过来。”张伯苓拱手笑道:“这不就是礼尚往来!”回到京城后,李谕把章程以及足球拿给了张百熙看,甚至还稍稍演示了一下足球如何踢。

张百熙对此非常惊讶:“原来这就是足球,看起来并不是靡靡之物,确可推广之。”李谕说:“自然,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是很好的,至于当年高求之事,只能说是人的问题,不是球的问题。”张百熙感觉确实有道理,又看着章程道:“里面的建议也都很好,我会酌情施行。”李谕心中很开心,以后京师大学堂除了桌游,又有了一样新的娱乐活动。

这些无不切实丰富了京师大学堂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李谕为自己的

“创举”非常开心,但没得意多久,就被辜鸿铭叫了过去。原因嘛,当然是因为李谕这次中期考试经学科目再次不及格……辜鸿铭看着手中的试卷说:“虽然你又考了第一名,而且其他科目成绩非常优秀,甚至外文多了两个高分附加科,丁总教习额外出的高难度西学题目也能够轻松应付。但经学之文章实在不堪入目,文章不通就不提了,书法字迹也如此不堪。”李谕尴尬道:“您知道的,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科学之道确实花费时间太多。”辜鸿铭说:“这我倒是能理解,不过不及格实在说不过去,如今我们的学生里,科学各科目不及格者众多,但只有你一人经学不及格,太令人瞩目。”辜鸿铭毕竟是京师大学堂的中文副总教习,国学水平虽然是半路出家,不过比起李谕还是强了好几个段位。

李谕说:“这……确实不应该。”辜鸿铭从桌子上拿起一些书稿:“这是我近二十年来在《字林西报》所写关于‘中国学’的文章,虽然都是英文,但我想你应该可以看得懂。”李谕悬着的心放下,原来辜鸿铭是在给自己想办法。

辜鸿铭国学水平比起章太炎等大老确实差了太多,但是他写的东西也真的是浅显易懂,当做国学入门倒是不错。

李谕道:“多谢先生。”辜鸿铭又说:“再怎么我也是身在教职,虽然比不上先贤圣人,但为人师表的道理还是懂的,也当以孔夫子为榜样。”李谕之前还真是有点低看他了,辜鸿铭这么一说竟然有点让他感动。

其实也是如今李谕多了帝师身份,辜鸿铭对李谕高看了几分,对他多加有心。

辜鸿铭又拿出一摞稿纸:“还有这些,是我写的《中国札记》,不过还没有写完,只是一部分,你也先拿去看看吧。”李谕郑重接过来,

“我一定好好学习。”要是让李谕看吴汝纶、章太炎等人的国学专着,还真是头大。

但看过辜鸿铭论着的就能发现,确实特别好懂,对于李谕来说刚刚好。

当然喽,说白了就是李谕的国学经学水平真是太拉了!的确不堪入目!

想想也是,他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也是不允许挂科的。李谕这几天还真开始好好看起了辜鸿铭的文章,他看得很快,就当稍稍提一提自己羸弱的国学水平。

没多久,李谕又收到了从武汉发来的一封信,一看信件规格就知道不同凡响,落款的章赫然是湖广总督。

我的天,张之洞!看过信后,张之洞的意思倒是很简单:“近闻京师之李谕博文广知,惊动西洋,于科学之道震烁中外,望先生来我武汉,参详所建西洋工矿业之事。”张之洞在湖广总督的任上干了很多年,李谕当然知道所提到的工矿业就是汉阳铁厂和大冶矿厂。

而且汉阳铁厂名气很大,李谕曾经也了解过,绝对算是如今不得了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