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自知之明(2 / 3)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说到宝贝,万一再让洋人惦记上,岂不坏哉?”奕匡说:“尚书这么说,还真让我有所警觉。”这两个老家伙还真以为能在工业品博览会上拿出什么像样的

“宝贝”哪。不过他们也实在不懂。说话间,奕匡的翻译瑞征走了进来:“王爷,从日本国发来的电报。”

“日本国?谁发来的?”奕匡问。瑞征说:“看署名,是东京帝国大学。”

“大学?”奕匡取过电报看了起来。那桐在旁边好奇问道:“电报上写的什么?”奕匡说:“这所大学想要询问此次参展的人员中,有没有一位叫做李谕的,如果有,他们希望能够邀请他去趟大学。”

“又是李谕!”那桐讶道。奕匡却已经见怪不怪:“我已经见过不少这样的国外电报,有些洋人不知道李谕现在家中已经有了电报机,动不动就把电报发到总理衙门询问。”那桐当然也了解李谕的一些情况,问道:“此人果真如此有才?”

“应该是吧,”奕匡道,

“毕竟洋人都把他当个大学问家。”那桐却不以为意:“洋人的道道终归只是奇淫技巧,能有何难?等咱的学堂建设好,轻轻松松比他们厉害。像李谕这样的人岂不要多少有多少,有什么大惊小怪!”奕匡道:“不愧是那尚书,真知灼见,所见不凡!”那桐说:“我早就听荣尚书说过,此人在京师大学堂招生考试中,虽然名列第一,西学各科成绩很好,但唯独经史相关的一科不及格。王爷觉得这说明什么?”奕匡问:“说明什么?”那桐得意道:“自然是说明经史学问更难,而洋人所谓的科学之道不过尔尔!”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关窍!”奕匡顿时

“恍然大悟”,赞道,

“那尚书不愧是旗下三才子。”真是逻辑鬼才。那桐一向自负,与荣庆、端方并称旗下三才子,不过水平嘛……电报很快也转到了京师大学堂李谕手中。

发电报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物理教授长冈半太郎以及日本东北大学执行校长化学家小川正孝。

字里行间中,两人对李谕还是很尊敬的,不过目前日本的科学也并不强,他们在日本算不上什么大人物。

日本早期的大学和清末民初的大学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着重于政法以及工商业。

不过日本的大学此后进步神速,迅速补齐了理工科短板。这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极难的事情。李谕心中当然也明白,日本是通过搜刮掠夺来大量金银,才能大手笔投入基础教育,经过多年沉淀才厚积而薄发。

如果真能把这套理论学过来,的确很有价值。只不过从历史来看,晚清派出去的载振以及那桐等五名高官,在日本一行基本就是在四处游玩观光,并没有履行考察使命。

而且教育的确是一件非常非常耗时又非常花钱的事情,清廷还真不见得舍得花那么多钱砸进基础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