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京城新气象(2 / 4)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不过后世很多人可能对逻辑学有点陌生,其实是因为它太基础,早已融入到所有的学科之中,各种基础的推理过程都是一种逻辑。

但要说逻辑学最出名的一样,肯定还得是推理了,包括柯南等动画影视作品实际上就是各种缜密又有趣的逻辑推理。

正好两人一起回京,吕碧城对京师大学堂也蛮好奇,她以后想要做女子教育,自然也想看看京师大学堂如何办学。

他们找到严复时,严复正在看报,见到李谕时,他指着报纸说:“前年张翼尚邀请我去开平矿务局任总办,但我很快就感觉不善管理卸了任。只不过没想到那时候开平矿务局的实际控制人已经成了英国人!可叹老夫当初竟成了洋人的下属!要不是你揭露此事,老夫还蒙在鼓里不为所知!”李谕叹了口气说:“只可惜我们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事情几乎成了死局。”严复刚刚知道事情原委,实在看不下去:“不能就此罢了!朝廷的奏事处已经开印,老夫明天就要写个奏折递交上去。”严复还是出过国的,知道这些人的心理,他对此事也确实上心,明年英国法庭开庭审理开平矿务局一桉时,严复便亲赴伦敦交涉。

只不过结果吗,只能说尽了人事。大清国力摆在这,法庭确实判决德璀琳、胡佛等人的墨林公司败诉。

不过又能怎样,外商依然把持了几十年开平煤矿。的确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李谕知道无论如何都是白费,他的目标还是放在尚未发生的事情上,毕竟以后的问题要更加棘手,但解决了其实意义更大。

清廷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即便是开平煤矿这么大的事其实在他们眼中也是小事,毕竟能不能保住自身地位都不好说,还管得了下面的财产?

一旦地位没了,这些东西也不是他们的了。在他们思维中当然合理,但实在是可怕可叹又可恶的思想啊。

严复稍稍平复心情,才提到了与李谕一起来的吕碧城:“姑娘便是津门才女碧城?”吕碧城道:“正是小女。”严复放下报纸道:“好好好!暂时不提这些烦心事!说到你,可胜过了那些读书人几十倍!你能同意成为我的弟子也令老夫无比畅怀。”吕碧城说:“得蒙先生垂爱收为弟子,更是小女的荣幸。”严复道:“早前我已经看过你的词作及文章,不仅文采好,思想论点也优秀,真是难得!我当过北洋水师学堂十几年教习,还没几个令我满意的学生。”严复一向对弟子要求都极为苛刻,他在当北洋水师学堂的教习、总办时,曾经对弟子这么评价过:“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伍昭扆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笃实,而过于拘谨。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其中提到两人中的伍光建,后来做了大翻译家,也做过复旦大学教授;王劭廉三年后则成了北洋大学堂的总教习。

这两个人还是他觉得不错的,不过确实名声并不大。但至于严复口中的

“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所谓的

“之外”,就包括黎元洪……当然啦,其实人家当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机械科念书时还是很刻苦的,而且还因学习成绩优秀以及在教练舰上实习表现突出,年终被学校特予了嘉奖。

所以当严复的学生还是很难的,不过好在此后在历史上吕碧城和严复的师生关系都很融洽,二人经常还互相写信互赠诗词,也算是一段佳话。

真的很不容易。严复又说:“姑娘初到京城,正好大学堂可以为你在东四十四条安排住处,那里有学校租赁的部分新房屋,还没有人住,距离大学堂也较近。”吕碧城说:“谢谢先生,哦不,应该是谢谢老师!”严复哈哈大笑:“这才差不多!”京师大学堂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有钱的,本来租下东四十四条胡同的几处宅子是想给一些外来进京进入大学堂仕学馆临时进修的官员们准备,所以条件还好。

只不过现在外地的官员们的观望态度明显,除了京城比较近的一些官员,外地官员目前还没有人来做听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