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章节正文阅读

0884【《荀子》升经】(1 / 2)

作品:《北宋穿越指南

科举要考?

本来还想出言反驳观点的士子,突然齐刷刷就闭嘴了。

张良佑连忙问道:“《历史论》只出现在策论题吗?”

魏良臣解释说:“策论题对于《历史论》,时考时不考,尔等只须熟读钻研即可。不过嘛,中进士之后,授实官之前,要在吏部参加关试。《历史论》是关试的必考内容!”

士子们闻得此言,赶紧牢记在心中。

如今的大明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二甲在中央实习之后,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占总录取人数70%的三甲进士,授官前却要考吏部关试,并根据考试成绩外放具体职务。

因此,关试的考题范围也很重要。

天文、地理、物理、农业、水利、赈灾、律法……等等科目,即将从科举当中取消,全部转为吏部关试内容。

只剩数学,依旧是科举必考。

这种做法并非朱铭向传统儒生妥协,而是为了照顾广大贫寒士子。

古代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平衡,此时的教育普及率,也远远不如明清两代。

那么考试内容就不能有太多“杂学”,否则对贫寒士子而言是一场灾难,大族子弟必然凭借“杂学”垄断科举。

但又必须留一个,才能促进自然科学发展,因此数学就成为保留项目。

对贫寒士子而言,数学比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更好掌握。后面的几个科目,得家里有充足财力支持。

当然,也不能彻底放弃。

朱铭打算编一本科普读物,介绍各种基础的自然知识。让十多岁的读书郎们,也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也知道摩擦力、杠杆原理。

为了让眼前这些士子,更加积极的帮自己丈田,魏良臣继续透露更多信息:

“下一届科举要改革。《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四书,与《数学》一起为必考科目。”

“《诗》、《书》、《礼》、《易》、《春秋》、《荀子》为六经。可择其一为本经参加科举。”

这些信息,明年春天就会在全国公布,魏良臣不过提前两三个月说出来。

并不违规。

引发舆论混乱无所谓,朝廷已经吵了好几年,民间估计还得吵好几年。

魏良臣笑道:“尔等若有治《荀子》者,好生钻研学习。以此为本经科举,考中进士的机会很大。”

此言一出,瞬间炸锅。

一个士子问道:“荀子言性本恶。以《荀子》为本经者,该如何作答《孟子》的性善之论?”

魏良臣说:“性善性恶,相关经义不会再考。”

忽有洪氏子弟质问:“荀子还有伪礼论,难道礼也不考吗?”

魏良臣说:“《礼》是选治之经,与《荀子》不冲突。四书若有跟伪礼论冲突的地方,也不会再考经义题。”

又有洪氏子弟大喊:“荀子持性恶、伪礼二论,已是亵渎孔孟。《荀子》怎能升经?此滑天下之大稽也,朝中必有奸邪蛊惑圣君!”

魏良臣说:“《荀子》升经,是陛下提议的。”

全场死寂,目瞪口呆。

这种情况很正常,《孟子》以前是诸子书,在北宋升经也闹出大动静,甚至还成为党争的助燃剂。

王安石支持《孟子》升经,是“尊孟派”。

司马光反对《孟子》升经,是“疑孟派”。

司马光与二程交情极好,他们的学派属于近亲。可扯淡的是,二程又属于“尊孟派”,选择跟王安石站在一边。

至于眼前的洪氏士子,之所以现在反对《荀子》升经,是因为他们全部属于“贬荀派”!

北宋对荀子的态度非常复杂。

一些人视荀子为圣贤。

一些人把孟子、荀子并列。

一些人承认荀子的道统,但否定荀子的部分学说。

一些人彻底否定荀子。

王安石、司马光、二程、张载……都是倾向于否定荀子的。

黄庭坚是司马光的再传弟子,他对于荀子的敌视态度,比司马光更加激烈。认为荀子故意碰瓷孟子,属于没有道统传承的野路子。

而雷塘书院最兴盛的时候,正是因为有黄庭坚坐镇教学。

眼前这些洪氏子弟,皆为司马光的再再传弟子。

不要因为司马光做过的事情,就全盘否定他的学问。

历史上提拔岳飞,或跟岳飞交好的文官,有一大堆都是司马光的徒孙。

荀子之所以被批判,除了性恶论,还有伪礼论。

儒学主流相信礼出于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张载甚至说,礼可以不必出于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

荀子只承认天地是圣人制礼的效仿对象,“礼生于圣人之伪”,不可能有独立存在、脱离人事的天地之礼。

而这恰恰是朱铭要把《荀子》升经的动力。

《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自然的规律摆在那里,利用得好就吉,利用不好就凶。日食、流星不过是天地变化,明主和暴君执政都会出现。为啥祈雨就下雨了呢?因为你不祈雨也会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