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关西方是乌龙岭,绵延极长,东面崖壑,下方鸣沙江,勾连黄河,鸣沙江这段此刻已被赵柽派人控制,江上白帆飞渡,百舸争流,热闹非常,西夏也无船只,想从河上传递消息,几无可能。

那么南北两方想要一起夹击,除非事先派人来往约定好进攻时间,否则现做联系却是不可能的。

赵柽也料这支西夏军队肯定派人绕过峡口关,往北面顺州找李察哥,就是不知道双方会约定何时一起进攻,眼下顺州那边军马未到,想来还会有些天数。

城外西夏军此刻有些着急,本来想撞机会看能不能拿下峡口关,却一直失利,虽说够不上什么损失惨烈,但却总是退出了百里开外,算是亏败。

这时,中军大寨内正在议事,西夏军的主帅乃是静塞军司的都统军颇超芒锋。

下面还有两个主将官,分别是嘉宁军司和祥祐军司副统军,大将十几名,都神色复杂凝重。

这颇超芒锋也算是西夏的名将了,镇守边境二十年,和宋军打过大仗小仗无数,因为军司正对的是泾原路,便是一直与种师道打来打去。

种师道就是世所言之的老种经略相公,大宋西军三大势力之一种家的当代家主,官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

大宋西军的大将门其实只有三家,那就是折、种、姚,而小将门则不下十几二十。

折家乃最大将门,世袭河东路府州知州。

府州在黄河北岸的石山梁上,城墙依山势而建,负山阻河,地势险峻,乃历来兵家鏖战之地。

太祖之时便将府州知州位置封给折家,如此要地能直接给折家世袭,可见对其的信任,整个大宋再无第二。

当年的麟州杨家只算普通将门,而且杨家最初其实乃折家的手下,所谓杨业的夫人佘老太君,其实就是折老太君,乃是折家女下嫁杨家。

折家在河东,种家和姚家则都在关中,两家不和,当年姚平仲就是与种家子弟打架,打出的不小名声。

如今种师道率兵北上攻辽,泾原路无力西进,只能防守,颇超芒锋这才放心挥军峡口关,想要收复此地。

中途他又与黄河那边撤回的半数西夏军汇合,近六万兵马,想打峡口个措手不及,结果却是毫无寸功。

不过之前他就已经派人绕过鸣沙江,往北面顺州送信,好叫李察哥得知自家陈兵峡口关南,若李察哥同意夹攻之策,必然会约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