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诰命在身,那入府之时就可以走正门,而不是侧门。

有诰命在身,那一切拜堂的礼仪都会齐全,不会直接把女方甩进洞房了事。

这些都是寻常侧室妾姬,根本不可能拥有的待遇。

这也是赵柽为何宁可坏规矩,也要给小娘先请诰命的原因。

张教头这时老泪纵横,从没想过女儿竟真的会嫁入王府。

原本秦王救了他和女儿性命,又提携了小郎,不清不白的几年他也就咬牙认了,但总觉得心中有个坎儿过不去,时时堵得慌。

如今没料想秦王真的要迎娶女儿,而且还请来了诰命。

那可是诰命啊,诰命就是名分,有了诰命就有了名分,可以上宗籍,被世人承认。

张家这时热闹无比,左右邻居都来道贺,还有禁军中的一帮老兄弟。

禁军这些人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是吃不上秦王府大席的,但两边吃哪头都一样,毕竟秦王府那边的礼份子他们这些底层官兵也随不起。

张迪指导一番后,诰命仪式完成,接着就等秦王府那边的花轿,小娘在房间内换上了大绿色的婚服,又戴上凤冠,披了霞帔,然后蒙上盖头。

宋朝崇尚红男绿女,新郎穿红,新娘穿绿,凤冠霞帔是标配,哪怕民间都可以使用,至于盖头这时也是有了的。

秦王府这时也刚接了圣旨,不过若女方没有诰命,这道圣旨大抵是不会下来的。

因为不要说亲王,就算是寻常三四品大臣,大部分家内侧室妾姬都有十几人。

哪怕亲王,也不可能娶进门一个,皇帝就下道圣旨,那也太不把旨意当回事了。

正常的只有王府娶正妻时才会下旨,但此时女方已是先有诰命在身,这旨意也就顺势下来了。

这道圣旨比较长,翻来覆去都是些制式的词儿,在宗正寺的皇室礼典里躺着,搬出来就是,倒不用事先拟订。

接了旨后,还没到吉时,赵柽继续等待,只有吉时才能出门迎亲。

而此刻王府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虽然赵柽在朝堂人缘不好,最多只有一半人送礼,而这一半里至少还有五成并不到场,只是打发人送来礼物写了礼单,但依旧多到人满为患。

因为朝堂交恶的可以不来,但他管马步军司,这军中的官员加起来可不比朝堂少,甚至还要多上几倍。

这么多人自然得有主持的大知客,这知客地位不能太低,毕竟哪怕朝堂来人少,但还是不缺二三品的官员到场,这种情况下谭真便有些不太够资格。

最后还是兵部尚书薛昂站了出来,他身份地位足够,虽然这种事没太做过,但平日却不少看,皇宫内的礼典婚娶大事见得多了,虽然都是礼部尚书白时中主持,但见见也就会了。

而白时中今天虽然送礼,但人却没到,薛昂就想着大显身手一把。

他身份地位够,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威望,虽然兵部不管兵,但其下的司当也都与军队有关,于是把谭真叫过来做副手,两个人一配合,倒也井井有条。

而前来送礼的人实在过多,预备的席面虽是够了,但装礼物的库房却挤得满满当当,再无法容纳,这是赵柽没有想到的。

一是有人送的礼物实在太大,居然以为他也像道君皇帝一样喜欢假山之类,送了大块的太湖石过来。

还有就是军中来人实在不少,毕竟赵柽经常下去军队操练,高层军官不说,中层军官对他也十分熟悉,且征剿王庆一战,打出了威望,所以大部分都来送礼,这么多人,礼物便也无计其数。

最后雷三只好指挥着腾挪出几间房屋,结果又是装得满满登登。

客人送过礼后便按照身份入座,三面开戏台,客人们边看戏,边等候赵柽迎娶新娘回来开席。

赵柽这边候着时间,专门有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的人盯着,一但时辰到了马上启程,不能耽搁半点。

而这时宫中又来内侍送礼,赵柽亲自去看,道君皇帝、郑娘娘、还有一些熟悉的嫔妃都送了礼,大多都是些好玩意儿,至少没有太湖石之类的东西。

但因为不是娶正妻,道君皇帝和郑娘娘不会亲临,若是赵柽娶正妻,那么二人肯定会到现场,成亲仪式也会更盛大隆重。

这一朝的皇家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并非前朝后世高高在上,规矩众多,气势威严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