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一十七章 袁绍总动员(3 / 3)

作品:《我给玄德当主公

于是乎,袁绍不及休息,随即在牧署之中召开会议。

在牧守中,袁绍命人召集来城中的官吏、将校以及望族豪右代表。

在袁绍的召集下,因为他的威名,南阳郡中如今能来的官吏、将校、以及豪强大户,都很快到达牧署的大堂之中。

看着众人到来之后,袁绍便站在拥挤的县府大堂中的高处,对着下方的众人言道:

“吾于荆楚之地,素无恩德,今刘贼率贼军大众至,百姓惊恐,军士惶恐,诸族惊惧!”

“此乃我等危急存亡之时!”

“刘俭之所作所为,诸公尽知!”

“其人在河北,破士门之家,何其多也?”

“吾乃国家之牧,四世三公,本在为天子守土安疆,义在必死。”

“而今贼军大至,刘德然只为取吾首级也!诸卿为富贵计,可取袁某之头颅献刘贼耳!”

当袁绍的这番话说出后,那些跟随袁绍日久的将校与官吏皆脸有悲色,有的甚至痛哭起来。

而那些南阳郡中的望族和豪右魁首,也各自心惊胆裂。

刘俭当年在河北,后来在雒阳,长安,皆是强行推新政,虽有利于普通民众,但是对于他们这些高门之人来说,却无异于一场灾难。

当下,便听众人齐齐说道:

“我等愿与公同生共死,绝无反复之心也!”

“愿与使君共存亡!”

看着大堂中的众人都表示愿意与他同生共死,袁绍的心中开始安定下来。

守城即守人心,只要南阳郡的诸望能够与他同心同德,那么面对势大的朝廷军马,他袁本初亦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毕竟,袁家四世三公之门,在士林中的根基还是异常雄厚的。

在知道人心可用后,袁绍再次看向大堂中的众人言道:“诸公若愿与吾生死同路,那吾今日便安排诸公与我同与刘贼相抗!”

“前番北伐,损兵折将,如今要从南方调遣兵马,一时间难以抽调许多,然郡中粮草、军械俱不缺,只要有人,那诸公就可与我共坚守!”

在袁绍这么说之后,大堂中的众人纷纷对着袁绍下拜,表示服从愿意袁绍的命令。

见已经初步统一城内诸族的意见,袁绍当即开始有条不紊的发布起命令。

“目前南阳郡的兵马尚可筹集三万余众,汝南郡亦可筹集两万余,颍川可调遣一万人至!”

“然诸公若是各家皆愿意献出两千的徒户助战,那么想来又可筹集数万众,如此南阳郡可守也!”

袁绍这番话说完,诸将诸官吏倒是没什么意见。

关键问题,还是在那些望族和豪强身上!

一下子让他们每家每户出两千的徒户助阵,说实话,还是挺让他们心疼的。

毕竟,袁绍向他们索要的徒户,可不是那些简简单单的壮丁,而是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而精心操练的“私兵”!

这些私兵,可都是他们花了大价钱,大本钱来养的,一个私兵的价值对于他们来说,顶的上十个普通的徒户。

眼看着这些人有些犹豫,袁绍也不着急催促。

他知道,望族豪强这种生物,本质上最是自私自利,而且还都是乱世墙头草。

不过好在他们的根本利益与自己一致,对于刘俭的新政比较反感,如此才能将他们绑缚在一辆战车上。

袁绍知道,最终他们每个人还是会出这两千私兵的。

而现在,对于袁绍本人的关键问题不是这两千私兵,而是这两千私兵一旦出了,就等于断了这些豪族的退路。

至少等同于强迫他们站队了。

这些豪族大户的势力又在南阳郡根深蒂固,若不得到他们的支持,袁绍后续就无法成功动员起南阳郡的百万黎庶。

最重要的是,若是不得到这些豪族大户的全力支持,那么大战一开,难保这些墙头草不会在城内引发动乱。

那样的话,无疑是将他袁家陷入绝境之中。

所以袁绍才特地召集城中的豪族大户,或许他不能得到城内豪族大户的真心支持,但只要他们能表面服从亦可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见场中大多数望族领袖都在那里皱眉头。

私兵可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亦是守护他们财产的重要武器,说句实话,比他们的女人还重要。

现在袁绍却要打他们的主意,这肯定让这些豪族大户感到不满。

但是没有人想做出头鸟,加上与袁家多年来的利益纠葛,让这些人不得不遵从。

所以哪怕心中有着不满,厅中的望族大户亦只能老实接受袁绍的安排。

他们愿意每家出这两千徒户。

在城中的豪族大户表示接受安排之后,袁绍让他们赶紧回家中征召私兵,听候调用。

在袁绍的命令之下,大堂中的豪族大户都纷纷离去。

等大堂中的大户都离开后,逄纪走上前来对袁绍道:

“主公,有些人,不可尽信也。”

对于这点,袁绍心知肚明。

但现在形势危急,袁绍亦不得不为之。

况且袁绍相信,他们终归是有着共同的利益。

“元图,火速传令,待兵马征调好了之后,让他们陆续前往鲁阳,援助高干!务必击退刘俭……当然,若是能够杀了刘俭,或是生擒他,那就最好不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