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七十章 有的事情不急于一时(3 / 3)

作品:《我给玄德当主公

但是以现在所拥有的生产力以及开发力而言,想要将适合水运的路段全部开拓成水路,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是颇为困难,而且会耗费巨大的物力与财力还有人力,这一点对目前的汉政府来说并不划算。

刘俭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在关中通往雒阳,另外从洛阳再通往兖州境内主要的郡县道路,根据人力来设置几条短途的水运路线,并开通商贸,打造合理的运输船,适当的造人工河道。

另外,从兖州通往徐州的水路也尽量开通一段,呈阶段性的运输,这样就算是不能进行长途的运输,短途之间的水路运输则是可行,而且也能够让长途的运输在中间有货物往来倒运的水路中转站。

至于将所有的河道全部开垦成航路,或是利用人工打造巨大的沟渠,使航运变得通畅这件事,刘俭决定暂时先不要做。

其实以现在河北的实力而言,若是将北方境内乌环以及匈奴、鲜卑的徭役全都征调到黄河来开垦巨大的沟渠打通渠道,建立能够惠及千年的运河,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中间所要动用的人力还有物力、财力实在是太大。

若是大汉朝境内百姓生活安定,北方异族已经完全同化,事情顺利的情况下,这事儿还是有操作的,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所有的事儿还都没有达到圆满,若是骤然如此行事,还有果能会掀起一场颠覆性的灾难。

到时候南方的袁绍和曹操乘虚而入,这对刘俭可不是什么好事。

刘俭心中明白,他这一代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儿都干完的。

适当的整顿和运路段,开通商贸,并鼓励南北两面经商,同时多设中专驿站,使南北两面的货品能够中周转开来,这就是刘俭目前所要做的。

而青州那边,左伯向刘俭递交了一封建言,希望能够将书局在各地……特别是长安和雒阳这样的要地兴建,使印刷业能够普遍的落于全国,这样也不至于是文化导向失衡。

如今青州的书书坊以及印刷业已经发展的非常迅速了,而且刘俭如今已经不再限制古文经以及其他学派的发展。

整个天下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皆大放光彩。

在各地大兴书局印刷业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

于是,刘俭设立了文化署,而左伯则是成为了执权人。

这些事情以及印刷的发展,造纸的发展,还有诸多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刘俭都交给了左伯,他相信左伯也有这个能力。

在出版内容导向上,刘俭手下有诸多的学院院长可以把关,但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左伯。

近两年,整个大汉朝确实都进入了一副厚积薄发的事态之中,百姓安定,各项产业都开始蓬勃发展,而且鲜卑、匈奴异族,因为汉朝境内的工程越来越多,所以汉境内从他们那里征调了大批的徭役,这也使得汉朝与他们融合的进程更为加快了。

虽然这两年来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支出非常的多,但是随着改革的日益加深,民众逐渐稳定,收益也会越来越大。

而且就长远看来,刘俭相信不出多少年,汉政府会收到巨大的回报的。

而且就是在这个时候,刘表以及张飞在凉州的作为传到了长安,刘俭知晓了他们目前在凉州情况。

毫无疑问,他们两个人已经都安定下来了。

下一步,就是应该继续发展。

不过在凉州,虽然张飞他们已经出了新手村,但是想要继续发展还是需要一个契机,特别是还需要一个有强有力的中间人。

针对这件事,刘俭亲自上太傅府拜访了董卓。

董卓年轻的时候在羌人之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后来他在凉州征伐,又常年行于西域,可以说其地位在凉州人心中非一般人可以取代。

所以,刘俭希望董卓能够想办法出面,作为一个中间人,让张飞与当地的羌族结成友好的关系。

董卓如今因为刘俭的关系,过上了踏实的晚年生活。

在听了刘俭的要求之后,董卓当即表示这不是问题,只是羌族也分为很多派系,他董卓并不是每一个派系都认识他,只能尽量的在当中斡旋,帮助张飞进行接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