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八十四章 汉室人杰(3 / 3)

作品:《我给玄德当主公

至于兖州其他的州郡以及各级官署,刘俭都相应的安插了一群英才。

河北这些年培养了很多年轻的精英,这些年轻的精英都是从河北大学毕业的,而且都参加了各县、各乡、各州的科举考试,取得了名次和成绩,榜上有名,他们充分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而且不止是河北大学出来的英才,包括关中、司州以及三河等地参加了科举应试并取得了功名的士子,刘俭不论他们是贵族还是寒门或者是豪强,只要他们上榜,通过成绩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可造之材,刘俭就在这次的兖州大任命中给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干。

当然,并不是说考试考的好的学子就一定可以成为好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用科举制度提拔起来的官员,至少目前相对而言还算公平公正。

能够通过考试的人都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增加了知识储备,借此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人才。

比靠着那些在乡中耍手段,做虚假声名,用各种匪夷所思的荒唐事来博取名声的人来说,科举的官员实在是好了很多,更堪大用。

刘俭打算用兖州这次大任命来让天下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公平的存在,只要大家都奋发努力,就都有机会!

靠着门第和关系煽风点火造势来增长声望当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兖州的官员是都安排好了,但是军事力量也一定要布置妥当。

刘俭让张飞负责在关中继续都督各路诸将操练兵马,而赵云则是在中原兖州各地平定当地的匪患。

对于兖州的暴民,刘俭觉得让赵云这样的人物去平定最为合适不过,毕竟赵云是一个既勇武同时又非常冷静的骁勇之将。

他能够根据形势,有效的判断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究竟是应该剿,或者还是招抚,再或者是抚剿并用,各种情况,赵云心中都有数。

而且中原之地暴乱了这么久,绝不仅仅是动用军事这么简单。

赵云也是乡里义勇军出身,对于这样的乡中叛民所组成的叛军,赵云更能够捕捉到他们的心理诉求,同时也能够用更合适的方式来令他们归顺,若是拒不归顺的,赵云也绝对会为了国家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消灭。

若是派遣颜良、文丑这样的将军去,只怕会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是匪寇,就通通消灭,一个不留的。

让赵云去更符合国家的利益,而且这对赵云本人的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历练。

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刘俭就开始在长安等待兖州方面的好消息了。

同时,他开始派人前往凉州,给凉州当地的叛军首领送书信,让他们赶紧归降朝廷。

凉州的叛军方面,除了马腾和韩遂这两只巨大的叛军魁首之外,还有程银、侯选、李堪等十余路叛军,他们所率领的兵马都不少,大大小小多则数万,少则万余。

而且他们跟凉州本地的羌人极为亲密,能够得到羌人的支持,所以说这些叛军还是比较难搞的。

按照手下将领们的谏言,朝廷大军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进兵凉州,这样一来,也可以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刘俭却在大军出征之前,就派人去通知这些叛军,让他们投降,是不是未免有些过于急躁了呢?

但能够理解刘俭意图的人还是有的,比如荀彧、荀攸、贾诩等人就非常明白刘俭的战略意图。

现在刘俭致力于稳定关中的局势,开发兖州,而且河北方面也在全力的用财货资助关中河内以及中原地区,可以说整个国家都在动用全部力量帮助黄河南岸的居民恢复生产。

在这种时刻,刘俭还没有余力对西凉叛军动手,但是西凉叛军却有能力对朝廷搞突袭。

若是西凉的叛军在这个节骨眼上派兵对着关中实施劫掠,会很大概率的使朝廷目前恢复民生的政策受到阻碍和延迟。

刘俭现在最最需要的就是抢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黄河南岸的产业恢复,这对于大汉朝和他本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容不得旁人干涉。

刘俭现在给西凉方面的一众叛军首领写书信劝降,其言下之意就是摆明了朝廷马上就要对凉州用兵。

这样一来,这些人下意识的就会觉得刘俭可能在集结军队准备西征,他们就不会向关中进兵,而是会制定各种防守策略。

这样一来,就可以从侧面保证关中以及司州的发展不受他们影响。

可以说,这是一种唬人的战术,但是非常的有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