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宋渊欢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七章殿试二(1 / 2)

作品:《宋渊欢之

傅渊之和阿弟看着这次的题目,直接就是以这次的天灾为题,如何有效施行赈灾的问题。

这个题目问得很玄妙。

它问的不是钱粮问题,而是问如何有效施行。

那“有效施行”这四个字就侧面体现了,其实朝廷颁布赈灾的诏令并不顺利,不能够得到底下官员的配合。

这个时候还会出现官员谎报、冒赈等借民肥己的常见情况。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尖锐。

这要是试子一个没注意触碰到改卷官员的痛点,很有可能就功亏一篑。

这也就武安侯敢在殿试就问出来。

估计是蒋铨狄等官员人让武安侯气狠了。

反正他们都得死,得不得罪,顾不顾及,都不重要。

这次天灾的降临,学子进京感受最深,一路所见所闻,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以及自己若为官是会如何赈灾的想法全部跳了出来,各个下笔如有神助。

阿弟想起平日里阿姐不时蹦出的新奇想法。

在稿纸上把自己从阿姐那得到的想法列出来,再进行润色。

其实到目前为止,朝廷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赈灾机构。

可以通过前朝的经验,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赈灾机构来保证负责日常赈灾事宜。

当然有了赈灾机构就必须得有监察机构。

若是赈灾机构借民肥己,可以通过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让赈灾得以有效施行。

当朝的大司农司,掌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新建学校,同时也监理“饥荒之事”。

户部,根据地方政府的灾情报告以及皇帝中书省的命令,签发救灾物资,减免租税。

在原有基础上,可以在粮科房属下专门设一个赈济科,专门负责具体的赈灾事宜。

可以由御史台、以及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司等组建一个监察机构。

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在勘察灾情,参与赈灾决策,检查地方官员赈灾情况,纠正赈灾中的弊端。

接着就是设立专职性赈灾机构。

例如像惠民药局、孤老院、养济院等。

设置惠民药局,目的是可以通过政府出资置药,低价售与贫民以解除自然灾害带来的病痛。

孤老院,其性质同惠民药局相近。

阿弟写上: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宜设孤老院,于官仓内支粮赈济养赠,官府赈赡,仍置孤老院存恤住坐。

孤老院中病疾者所需药物由惠民局支给,口粮令各处际留祗应粮内,正官监视支给。

庐舍由政府提供。

养济院,性质与孤老院相同。

鳏寡孤独老弱残疾不能自存之人,仰所在官司支粮养济。

仍令每处创立养济院一所,有官房者,就用官房,无官房者,官为起盖,专一收养上项穷民。

仍委本处正官一员主管。

应收养而不收养,不应收养而收养者,仰御史台按察司计点究治。

除了上述政府机构,监察机构以及各种专门赈济机构赈灾之外,政府还应随时抽派官员前往灾区赈灾,暗中查访效果。

打好草稿之后,阿弟开始把内容誊抄在试卷上。

正在阿弟专心抄写的时候,就听到一阵稳健的脚步声传来。

寂然无声的殿宇里突然出现一道声音就显得异常突出。

阿弟知道,肯定是武安侯来了。

这种脚踏实地的步伐,他常听。

阿弟毕竟年纪放在那,好奇心也重,一个没忍住就不由自主地往声音来源处瞄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