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诸王的目光,却是不由自主的落到了李绚身上。

怪不得今日在玉龙苑没有看到李绚出来,原来是他已经提前收到了诏命,提前来到了承天门。

也怪不得韩王李元嘉会如此诧异。

看李绚一身红衣金甲,恐怕他今日是不会以嗣彭王的身份站立在诸王之中,而将以右卫大将军的身份,站立在诸位大将军之中,甚至他的位置还要稍微靠前。

起码是在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侃,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和右屯卫大将军孙仁师之前。

七位大将军在列,承天门上下,所有军方将领,从将军到中郎将,再到地方折冲都尉,全部恭顺低头。

就在这时,承天门轰然打开。

内侍少监范云仙快步走了出来,目光肃然的看向群臣,手里拂尘一摆,高声喝道:“永隆二年,腊月初三,皇帝早朝,群臣朝见。”

“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

……

李绚神色肃穆的走在诸卫大将军之中,一身红衣金甲,右手放在腰间黑鞘剑柄之上,眼神漠然。

前方是左卫大将军薛仁贵,身后是右监门卫大将军高侃。

诸卫大将军之中,李绚的年龄是最小的,但也无人敢于轻视他。

这些年,大唐平定吐蕃,虽然所用物力财力不少,但人力军力,却是相比要少上许多。

关键原因便在于李绚对论钦陵几无败迹,军士损耗都在最少。

有了这一点,征召新卒,战后抚恤,都已经降到最低。

最关键是,他还成功的平定了吐蕃,最后落入朝中的财富远超人们的想象。

正是因为如此,军中,尤其是在西线和吐蕃有过交手的将领,对李绚都无比的佩服。

不是他们没有猜疑过李绚的战术,而是李绚每隔几天,就会有奏章送入皇帝手中。

皇帝偶尔会将这些东西与诸将分享,但更多的,是自己藏于内阁。

让其他人想要摸透李绚的底细都难。

乾元殿就在前方,李绚神色郑重起来。

他是在昨夜接到皇帝的手诏的,皇帝命他以右卫大将军之身参与大朝。

若是其他人倒也罢了,但李绚还是当朝嗣王,这里面不一样的味道,立刻就被他捕捉到了。

皇帝今日大朝,怕是要有什么举措。

这事恐怕会影响封禅之前的所有一切。

甚至说不定,皇帝还有更多的准备。

内侍少监范云仙在前,李绚平静的跟在薛仁贵的身后一起走入乾元殿。

……

庄严的乾元殿中。

七位各卫大将军站于右侧最前,诸相诸王站于左侧最前。

诸将军,诸尚书,侍郎,寺卿,少卿,各自站立侧后。

右卫将军麻嗣宗站在李绚右侧,右卫中郎将李荣站在麻嗣宗的右侧。

李绚和李荣并不陌生,李荣是河间郡王李孝恭次子河间县子李晦之子,之前任益州大都督府兵曹参军。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是梁郡公李孝逸。

李孝恭和李孝逸是堂兄弟。

益州如今是仅次于陇西的李氏大本营,诸多王室在陇西任职。

河间县子李晦如今任并州都督府长史。

他和李孝逸,今日都在殿中。

李绚的神色肃穆,侧前方的大殿侧门,一阵平稳的脚步声传来。

“天后驾到!”内侍省典仪高呼声中,一身黑色凤袍,头戴黑色璞帽的武后,平静的从侧门走了进来。

她的身后,跟着黄色蟒袍的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

群臣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疑惑,不是说今日皇帝早朝吗?

“臣等参见天后,天后万福金安!”群臣没有丝毫犹豫,全部沉沉的跪了下来。

李绚一身金甲,半跪在地,神色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