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绚目光将所有一切收入眼底,然后转身看向李显说道:“陛下招贤之令,招之英才,千里马,驽马,奔而试之。”

李显缓缓点头,面色凝重。

李绚面色肃然的同时,心中不由得微微松了口气。

韩愈的这一篇文章之中,带着鲜艳的悲愤之感,应该是他处于仕途低谷郁郁不得志之时而作。

李绚非常巧妙的,将它带入到了普通民间百工技师的视角。

尤其有前面一片《梓人传》,作为铺垫,甚至可以牵连到早先的《过秦始皇帝论》,又有皇帝的招贤令。

当然,皇帝的招贤令,更多的是针对普通的匠人技师,而不是文人才子,那样就不合时宜了。

如此才将一切顺过去。

现在之所以能让李绚恰好拿出这件事情来做,主要还是因为嵩山封禅攻城的工期有些紧,才开始需要额外招募更多的工匠。

李绚也开始进行自己的布置。

今年洛河和渭河必然水涨,都水监便能够更多的发挥作用,不少人事后,都会被收入都水监,然后顺行天下。

洛河,渭河。

运河,长江。

李绚的目光抬起,看向李显。

李显轻轻点头,这件事对他也有极大好处,不涉上层,专走下层。

李显就能更多的收拢人心,但又不引起皇帝的忌惮,不是坏事。

李显抬头看向殿中群臣,轻声问道:“诸卿,都有什么看法,说说吧。”

一瞬间,殿中群臣的目光全部都落在李绚身上。

李绚原本想让朝中兵部,户部,工部,吏部,刑部郎中一级的官员,给李显授课,讲更多朝政治理实操层面的事情。

东宫官员对这些东西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到时候不管是提问,还是挑刺,都能更好的帮助李显了解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