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李显不由得联想到了杨广的身上。

李绚点头,杨广后来的确有一部分这方面失控的原因。

“其次,若是有己方之人,超越了规矩,殿下可以减罪一等,但不能免罪,哪怕是将其流放三千里,将来再行调回,也不能现在就直接免罪,如此才是人人敬服的天下贤主。”

李绚站起来,对着李显沉沉躬身,说道:“臣所知,所猜,便都在此了。”

“多谢王叔。”李显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上抬,然后点头笑道:“王叔之言,其实对孤而言,目下最重要的,是要用信服于孤的世家庶子,边缘宗室,边缘外戚,这似乎等于王叔早先说的,五步之外的延续。”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这其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绚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臣之所说,或对或错,最后要看到,还是局势如何发展,用局势来反推臣等理论是否正确。”

李显轻轻点头,说道:“如今越王的案子,处理起来,或许不会太长。”

“嗯!”李绚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李显这下子算是彻底看透了。

平衡。

皇帝要让这件事情最快的恢复平衡,那么自然不会给其他人太多可以着手的机会。

所以从快从重去处理,乃是必然,因为在后面,还有一个宰相要处理。

“那么东宫明年所行之事,便能够一切了然之后,再来请王叔计较。”李显说完,松了口气。

“如此,臣便先告退了,其余诸事,殿下随时唤臣便可。”李绚沉沉的躬身。

“也好,孤也好好的思索王叔所说之言。”李显站起来,拱手道:“王叔慢走。”

“臣告退。”李绚后退几步,然后转身走出了明德殿。

……

看着李绚离开的背影,李显轻神色肃然。

经过李绚这番指点,李显对于早先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都有了清楚的看法。

其他不说,光是韦氏,为什么武承嗣三番五次针对韦家,皇帝也不闻不问,原来都是外戚间的斗法,根本不涉及外面。

转过身,李显朝着后殿走去。

行走之间,李显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虽然李绚替皇帝讲述的平衡理论,已经十分到清晰,但在有意无意之间,李绚还是漏了两个最重要的人物没提。

母后和他这个太子。

在皇帝的天秤之后,母后真正的位置,其实是和父皇站在一起,平衡天下的人。

也怪不得皇兄当年编撰《后汉书》,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么凄惨。

因为母后一旦倒下,等于父皇也一样倒下,所以在最后时刻,父皇才没有站在皇兄那一边。

李显想到了李绚,当年李绚三番四次告诉李贤,能修《汉书》,而不去修《后汉书》,便是因为《汉书》的根本,在于藩王,世家,寒门,外族,更加的宏大,更加的为帝王之书。

将来,李显他自己如果代替父皇成为了那个支撑天下的人,那么母后就要移到天秤的右侧,弱化她的权利,但是在关键时刻,又能出来鼎力支持。

至于韦家,李显的确想过要重用韦家,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的确有失偏颇。

而按照李绚的说法,李显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从现在开始,拉拢宗室边缘子弟。

就比如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义琰,还有彭王府长史李昭德。

类似这种人,才是李显短时间内可以真正信任的。

……

深吸一口气,进入后院,抬眼,不知不觉中,天空已经满是雪花。

李显轻声的自语道:“父皇,在你的天秤上,儿子又处在哪个位置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