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正旦大朝,宰相致仕(2 / 4)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李家的公主,看来也不是人人眼热的。”刘瑾瑜有些恍然过来,那也不是一般人家,那是博陵崔氏子弟。

未来真正盯着的,是宰相的位置。

……

清晨,金光洒遍太极门外。

李绚跟随诸王一起,缓缓的走到太极门下。

头顶金吾肃立,枪槊如林。

两侧旌旗招展,气态森严。

调露二年,正月初一。

正旦大朝。

无数群臣汇聚在太极门外,等待皇帝早朝。

无数的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李绚身上。

正月不宵禁,昨夜发生的事情,几乎连夜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如果说在早先,李绚不过是个有些能力,有些运气,被皇帝太子信重的年轻边州都督,那么昨夜那篇《汉论》,那首《游子吟》,已经逐渐的将他往朝堂大佬的位置再推。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朝堂亦是同样,立德,立功,立言,有这三者,便是朝堂中谁都不能轻忽的存在。

立功,李绚在西北屡立战功,虽然也不可轻忽,但终究距离长安太远,长安人很难看清楚他的厮杀艰辛。

而且,相比于李绚,刘仁轨,裴行俭,薛仁贵,高侃,哪一个在战功上都比李绚强。

但是如今,一篇《汉论》,一首《游子吟》,一写忠,一言孝,已经将李绚在文坛的地位高高的顶了上去。

加上他所立的战功,诸般影响之下,他已经成为了大唐政坛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如果他不是宗室,那么说不得宰相之位,也有他的一份。

紧紧张张的悉索声突然从右后传来,李绚下意识的朝着右后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等十几人站在队列侧后,神色尽管平静,但依旧能够看出紧张。

李绚对着他们温和的点点头。

十几人同时对着李绚躬身,神态缓和下来不少。

看到这一幕的朝臣不由得沉吟了下来,他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眼前这些人,正是不久之前,参加过《切韵》编修的。

他们今日出现在这里,除了是因为每年正旦大朝会,都会有一批耆老和年轻士子参与外,还是因为他们今日将会因参与编修《切韵》而受到皇帝的奖赏。

李绚同样也是《切韵》的编注者之一,除了太子,薛元超,姚令璋之后,李绚便是其中作用最重要的人。

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等人,几乎全部都是他找来的。

一部《切韵》,已经让李绚在朝堂的力量,通过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这些人延伸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