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贬官降职,工部尚书(2 / 3)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这下子,东宫的拒绝不会太激烈。

……

“至于密卫。”李治摆摆手,说道:“就让元卿去折腾他,告诉他,如果再有类似之事发生,朕会第一个要了他的脑袋。”

“是!”武后点头,密卫在这件案子上,的确有些失职,皇帝虽然不悦,但已经拿明崇俨开刀,对元万顷自然宽容一点。

“最后是承嗣。”李治轻轻的吸一口气,说道:“他必须取得张卿的谅解,不然就罢官,免去一切职务,若是他能取得张相谅解,就贬去……”

“振州。”武后咬牙,狠狠的说道:“把这个不成器的家伙,贬去振州。”

“这倒不必。”李治低头看着眼前的奏章,轻声说道:“若是没有这份请罪书,朕会贬他去硖州去做刺史,但现在有了这份请罪书,若是再能得张卿谅解,那么就让他去汾州,好好的闭门思过。”

“多谢陛下。”武后彻底松了口气。

硖州便是前隋夷陵郡,汾州便是汾阳。

武承嗣是并州文水人,汾阳文水相距不过百里,算是已经回家了。

“最后是高巍。”李治眉头一皱,高巍毕竟是高士廉的孙子,算起来和他也有几分亲情。

一道身影突然闪现在眼角,李治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王福来站在一侧,面色为难,但不发一言。

“什么事?”李治直接发问。

“回陛下,东阳长公主求见。”王福来深深的躬身。

“这是为了高巍来的。”武后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李治摆摆手,说道:“高巍是高审行的儿子,皇姐此来,怕也是被逼不得已。”

东阳长公主毕竟嫁入高家为妻,自然要顾及一些。

李治摆摆手,说道:“朕身体不适,就不见了,告诉皇姐,高巍之事,让大理寺按律处置,朕这里就不管了。”

“是!”王福来躬身,然后小心的退了下去。

“陛下这么一来,高巍怕是要活下来了。”武后有些好笑的看了李治一眼,不过随后就感慨道:“大年之前,还是少死点人好。”

“不错,年前见血,颇不吉利。”李治点点头,随后说道:“高审行教子不严,免户部侍郎职,调王德真任户部侍郎,调张涉任殿中监,调岑长倩任秘书监,高审礼贬任绥州刺史,罚俸一年。”

“陛下英明。”武后轻轻点头。

王德真原本是殿中监,这个位置由他的副手张涉,也就是张文瓘五子调任,算是皇帝在这件事上的补偿。

岑长倩是前相中书令岑文本之侄,调回任秘书监也妥当。

不过岑长倩属于文人一脉,他们在京中也有一派派系,王德真,欧阳通,殿中侍御史格辅元都是这一派。

格辅元的兄长格希元,为洛州司法参军,受李贤征召,与刘讷言等同注《后汉书》。

文人一脉啊!

“那么工部尚书一职?”武后看向李治,其他的倒也罢了,关键是工部尚书的职位。

李治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眼下这一切的纷争,就是为了这个工部尚书之职。

即便是张文瓘受伤,也是如此。

“让刘审礼执侍中,守工部尚书,暂时不要动。”李治微微摇头,说道:“朕心中虽然有些人选,但总觉不大合适。”

“陛下说说。”武后从侧后取过一杯清茶,放在了李治面前。

李治轻叹一声,说道:“尚书左丞崔知温,冀州刺史苏良嗣,将作大匠杨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