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不治乌海,陷阱慕容氏(2 / 3)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元万顷所说的确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制约和隐患。

李绚神色凝重,北门学士能成为武后染指中枢三省权利的重要支柱,又岂是易于,目光非常啊。

“郝相?”李治转头看向中书令郝处俊。

郝处俊拱手向前:“陛下,吐蕃赞普已死,无论如何,吐蕃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成为大唐的威胁,臣认为,今冬可以适当的采取行动,至于明年如何,还需看明年的年景,起码明年一年大唐能支撑下来。”

郝处俊话语一出,李治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郝处俊话说的好听,但在场众人都能听清,他说的,是大唐如今的粮草储备只能够支撑大战一年了。

郝处俊说的也很明白,大唐如果要做什么最好就在这一年里。

“张相。”李治转头看向来张文瓘。

张文瓘拱手:“陛下,今年粮食欠收,各州粮价都有普遍上涨,好在盐价降下来,暂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盐价再降也有底钱,粮价若是再不控制,恐怕会有超过盐价降低空间的涨幅……”

“张相怎么也关心起户部之事了。”李治有些无奈的摇头,之后又看向戴至德:“戴相。”

“陛下。”戴至德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说道:“究竟能不能打,如何打,还需参考前线的实情。”

后面的李绚顿时感到一阵牙疼,戴至德真的是只老狐狸。

果然,前面李治已经开口:“南昌王!”

“臣在!”李绚上前,肃然拱手。

“说说吧,前线如今是何种情况?”李治身体微微靠后,似笑非笑的看向李绚。

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也全都落到了李绚身上。

皇帝之所以将李绚从前线调回长安,目的就是为了现在,他是最了解前线战况的人。

“喏!”李绚拱手,看向众人,认真的说道:“如今大军在青海,主力三分。东线,左领军卫,突厥部,两面夹击吐蕃东线兴海县;中部,左卫主力屯兵大非岭,右骁卫六千主力协助;西部,左骁卫,右豹韬卫屯兵伏俟城。”

稍微停顿,李绚接着说道:“右卫,右屯卫,负责转运粮草,同时修建曲沟新城。”

“曲沟。”李治点点头,说道:“你说过,曲沟是否建立新州,要看能否拿下兴海,那么今年能拿下兴海吗?”

“很难。”李绚认真的拱手,说道:“吐蕃在东线囤积了三万主力,还有两万吐谷浑兵卒,东部山区地形起伏,西部平原骑兵纵横,即便是突厥人,也不愿意深入太多,左卫又要注意大非川,难有进展。”

“朕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拿不下兴海,就不要图谋乌海。”李治的脸色微微阴沉,有些不高兴。

兴海,伏俟城左右两侧,可以同时威胁到大唐侧后,伏俟城李绚解决了,但还有兴海。

“也并非就完全无法可行。”李绚很平静的摇头。

李治眼睛一亮,好奇的问道:“有什么办法?”

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落在李绚身上。

“陛下,前线难以同时在大非川和兴海展开,无非是因为乌海和兴海可以同时两路出击,相互支援;但只要将乌海和兴海一路彻底堵死,那么大军便可以全力针对一路。”李绚神色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