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检校右卫将军,行军副总管(2 / 2)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大殿之内,鸿胪寺,秘书监,将作监,诸部层层往后。

前面,中书,门下,尚书,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礼部。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尽皆在此。

大殿另一侧,武官班次。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十六大将军,将军,中郎将,能来的今日都来了。

抛却不统兵的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剩下的十二卫,统领大唐637个折冲府,共六十多万府兵。

天下尽皆在此一殿之中。

……

李治高坐在皇座之上,身后是垂帘的皇后武氏,身侧台阶之上,站着太子李贤,台阶之下,不在三班之内,站在英王李显和相王李旦……

“臣等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之中,众臣齐齐躬身。

“众卿免礼。”李治神色肃然,看到众臣起身,各归班次,他才看向一侧的王福来。

王福来微微躬身,然后上前一步,手里打开圣旨,然后高声念道:“维上元三年,岁次丙子,皇帝若曰:

昏迷反道,天地所以制罚,戎狄乱华,帝王所以耀武。

吐蕃小丑,频年犯塞,坏我城镇,虏我边人,言念征夫,良深愤惋。

今南军羽骑,万弩齐发;山西飞将,百道争先,扫荡之期,在於晷刻。

然赏罚必信,惩劝在焉,号令不明,忠勇何望?若回避纵敌,则寘国刑;如克隽擒凶,须悬军格。

其河西、陇右、安西、剑南等州,刺史将士以下,有能斩获吐蕃赞普者,封异姓王;斩获大将军者,授大将军;获次以下者,节级授将军中郎将。不限白身官资,一例酬赏;速令布告,咸使闻知。”

封异姓王!

李绚惊了,朝臣都惊了。

大唐并非没有异姓王,例如吴王窦建德,燕王罗艺,但这些人的下场结局普遍不好。

皇帝要封异姓王,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但仔细冷静下来一想,如果真的有能斩获吐蕃赞普者,斩获大将军者的,封官受赏,也并不过分。

吐蕃军中,以仆从军为多,真正隶属于吐蕃朝廷本部的,反倒不多,这封赏实际也没有多少。

一封圣旨读完,紧跟着,又是一封圣旨被打了开来:“维上元三年,岁次丙子,皇帝若曰:擢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李义琰,正谏大夫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参知政事,钦此。”

“臣等领旨。”来恒,李义琰,薛元超三人同时站出来,躬身叩首:“谢陛下隆恩。”

“维上元三年,岁次丙子,皇帝若曰:英王显任洛州牧,为洮河道行军元帅;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任洮河道行军副元帅,行军总管;鸿胪寺少卿绚,检校右卫将军,任洮河道行军副元帅,行军副总管……”

李显,李谨行,李绚,三个人紧跟着站了出来,然后躬身叩首:“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兵部尚书裴行俭,任兰鄯道行军总管,左卫将军萧嗣业为行军副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行军副总管……”

“工部尚书刘审礼,任甘凉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为行军副总管……”

“相王旦,任并州大都督,为沙肃道行军元帅;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任沙肃道行军总管……”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为剑南道行军总管,左千牛卫将军李景嘉任剑南道行军副总管……”

每一个声音落下,都有一名官员或将军站出来领命,躬身叩首。

不一会,十八个人已经全部跪下听令。

俯首的李绚,早已经已经听懵了,他知道截获了不少的行军消息,但怎么也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大动干戈。

李显李旦出镇倒也罢了,兵部尚书裴行俭,工部尚书刘审礼,各领军一道,还有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梁国公李孝逸也放了回去,甚至还动了十六卫当中,资历排行第一的凉国公契苾何力。

这一位,当年攻打过吐谷浑,跟着侯君集灭了高昌,俘虏龟兹国王,攻打西突厥,安抚铁勒,联合李勣灭了高句丽,甚至还娶了临洮县主为妻。

如果薛仁贵没有大非川之败,或许能够压的过他,但薛仁贵现在根本就不在朝堂上。

苏定方活着也好,可惜现在只有苏定方的徒弟裴行俭在。

怪不得只让裴行俭领一路,真要让他做西军统帅,他压得住哪个。

李显,李旦,刘审礼,李孝逸,契苾何力,哪个都不好惹。

不过如果仔细分析,李显和李旦只是坐镇后方,刘审礼是工部尚书,李孝逸又是从益州出兵。

可想而知,其他诸路,都是虚晃一枪的疑兵,只有裴行俭那一路才是主力,麾下的萧嗣业和孙仁师都是西域宿将,甚至是裴行俭的得力手下,倒是兵员战力配备得当,绝对诸路最强。

圣旨诏书上的众人,要么从外地赶回,要么就在京城,今日领旨,只是个开始。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还要立刻赶往兵部,领取兵符,还有详细的进军路线和进军时间。

当看到洮河行军道的进兵路线时,李绚更是惊了。

五路大军,狗屁,这明显是十路大军。

皇帝这是在想做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