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功过谨慎,焚烧山寨(2 / 2)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李绚的岳翁刘仁轨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成为左相,就是因为他在白江口一战时,对倭国取的惊人战功。

如今李绚,用战功作为敲开千牛卫大门的钥匙,这件事,即便是放到中枢,也不会有几个人反对。

当然,来自于民间的千牛卫和来自于贵胄之家的千牛卫自然不会和睦一气,到时候,这些人在千牛卫中必将艰难。

不过这就要看个人的能力和际遇了。

……

公务处理完,王继对着李绚沉沉躬身,然后快步的转身而走。

他自己虽然无望成为千牛卫,但他家的子弟当中,却也有不少有希望成为千牛卫的子弟。

王继出身台州王氏,台州王氏先祖是琅邪王氏的分支,琅邪王氏就是王敦王导那一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北朝时间,琅邪王氏多在南朝宋、齐、梁、陈之间担任高官,但在隋唐之中,却并无多少根基。

故而在隋唐立国之后,琅琊王氏数支族人北迁,这才逐渐的有些根基。

台州王氏更只是琅琊王氏的分支,政治上的根基就更加薄弱了。

真正的世家大族,又有哪家不想在政治上飞黄腾达,如今毫不犹豫有了一个好机会,王继可不想错过。

李绚目光平静的看着王继离开。

他知道,对方回去之后,必定会更加尽力的帮他搜罗守城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除此以外,东南,台州,越州的众多世家,这个时候也会因为这件事情,将更多的目光投在他的身上。

李绚虽然只是在婺州任职,但是他的目光可不会仅仅的局限在婺州。

“走吧,四处看看。”李绚侧头看了李竹一眼,拿起桌案上的八面汉剑,然后便率先朝着城内四处走去。

这个时候,城中的杀伐声早已不见,更多的是劳作的呐喊声。

李绚在城中走过。

到处能够看到散落的圆石,从上溪而来的民夫正在役卒的指挥下,拉着牛车将圆石运到城关北门。

还有不少人,在将被砸塌的房屋拆毁。

原本的建筑材料能够运送到北门的,就送到北门,送不到的,就从南门拉出去。

空地上尽量堆放守城用的各种材料。

“王上!”冯华看到李绚,赶紧上前拱手。

“冯参军辛苦了!”李绚对着冯华郑重地拱手行礼。

冯华这段时间主持后勤援助事务,对李绚的帮助很大。

尤其是投石车弓弩一类的军械之物,每天都要准备大量的补给。

之后的北门之战,骑兵能够发挥作用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这个时候,更多需要依靠军械器具,这才是李绚相比于天阴教拥有的最大优势。

“大战在即,下官丝毫不敢懈怠。”冯华对着李绚认真的拱手。

“是啊,大战在即。”李绚转身看向北方,天阴教大军一旦来到梅岭关下,到时候必然将是一场惨烈无比的战事。

任何一个聪明人,现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这里就拜托给参军了,本王去北门看看。”李绚对着冯华拱手,然后带着李竹前往北门。

梅岭关北虽然是崇山峻岭,但是山道的地面却是比南边要低。

是南高而北低的山势。

一条缓缓向下的斜坡从梅岭关前的山道上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这条商路自从数日前,就已经被彻底的封闭。”王勤站在城门之上,指着下面的山道,面露肃然的说道:“实际上在两个月前,走这条山路的商旅就开始逐渐的减少,现在即便是开放,也不会有多少人了。”

李绚点点头,轻声说道:“商旅的背后,总少不了世家大族的影子,而世家大族,又是整个天下嗅觉最敏锐的,天阴教的事情虽然做的隐秘,但真正的世家大族,他们是瞒不过去的。”

“一切恐怕要到天阴教之乱彻底平息之后,才有可能恢复。”

“的确如此。”李绚赞同的颔首,随后说道:“天阴教之祸一日不平息,商旅世家就越不会走这条路,尤其是本王刚刚才将三河关给封了。”

李绚的脸上露出一丝凝思,从这段时间开始,杭州走婺江到婺州的道路算是彻底的断了。

“这是必须的,否则那些商船一旦被天阴教所用,我等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

王勤对这件事没有异议,他轻叹一口气,指着面前的山道说道:“现在就看天阴教什么时候杀过来了。”

“沿着这条山路到建德需要两日时间,在中途,还有一个小寨以供中转,到了明日天明,燕校尉就已经应该拿下那座小寨的。”

“听说王爷已经下令焚了那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