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父创万物以养蛮族,蛮族无一物以报天父(2 / 5)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不止是工匠干活的问题了。人员组织其实是个很复杂的工作。”郭康摇头说“真正想要增加产量,不止需要靠多个机器并行工作,还得同时建立起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分解工序,让不同熟练程度的工匠,在不同岗位上,做不同的事情。”

“这种拆解,还是很讲究的。不少工坊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像我之前雇的意大利铠甲师傅,就会把胸甲、护臂这种大件交给学徒来打,自己专门处理肩膀、膝盖这类关节活动部位。因为活动部位的制作难度,才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经验和手艺的。”

“意大利盔甲行业十分发达。他们生产的是整个欧洲都能通行的生活必需品,根本不愁没买卖,利润也很高,所以,发展的十分充分,工匠和工坊主也有动力去提高生产效率。但就算如此,他们的分工和规划,一般也就到这种师傅、学徒级别。再细化的话,反而就太过了,无论工具还是组织方式,都跟不上这种要求。”

“我们现在想要做的,是件很长远的事情,我估计,得把这些分工的安排和配套的工具升级都琢磨透,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潜力,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来。就像精度的问题一样,光一台机器这么做是不行的,得整个行业都规范起来,从头到尾都保持一定的标准,才能更有意义。我们的‘工业’,也需要众多的机器和严密的组织方法。在这些完成之前,肯定只是个瘸腿的半吊子。”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怕朝廷全力推动,这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事。对于现在的小作坊来说,搞这些有点太难了。我们自己,都没完全摸索清楚呢。现在这东西,就没想好后续放哪。”

“这个我倒是能理解。增加机器,肯定是个投入巨大的工作。”狄奥多拉点点头“你之前让我看织布机的事情,我就发现,挑地方建立工坊,就需要考虑很多东西了。这些事情,琢磨起细节来,确实挺麻烦的。”

“织机已经算简单的了。冶炼和金属制造相关的机器,完全是另一个层次了。”郭康说“不止机器本身笨重又昂贵,动力源也得好好挑选,真要进行有组织的批量生产,就不能和现在一样,用几头驴应付,更不可能和纺织一样,人自己踩就行。”

“那些大型的水力作坊,都有各种配套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有些本身就是水利系统的一部分,需要进行仔细的勘察选址。现有的水力设施,在我们的工坊系统中也非常重要,早就被各个项目瓜分一空了,也不可能直接叫人家让出来。”

“而且大型的蒸汽动力源……”他想了想,说“这东西和我们的新炮一样,本身就是个还在初始阶段的东西。甚至,我们现在最好的活塞气缸,就是用火炮同款技术,慢慢削出来的,这两边自己都还得抢机器用呢……我看,短期内想推广,也是不太现实的。”

“那动力就先这么将就着?”狄奥多拉似乎还是有些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