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炮与马氏尺(2 / 2)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现在的尺,比汉晋的尺还长。脚真有一尺长的话,个头估计和孔子也差不多了。这也太惊人了吧。”

“原来是这样啊。”狄奥多拉理解了。

“你关注这干什么,你自己也小不了吧。”脱欢嘀咕道。

“好了好了,看尺子看尺子。”郭康连忙打断话题,免得他俩又吵起来。

“我记得这边还有几个。”他看了看旁边,伸手探了探,果然拿出来个尺子“这个就是制作好的、带刻度的器具了。”

“基本单位确定之后,后面的东西就不算太难了。用稳固的尺子和圆规,就能准确地把线段等分成两份,再各自等分成五份,这样就得到了一寸的长度。继续往下,也依然可以这么细分。这种方法,希腊人早就玩的很熟了。”

“更细的尺寸,还有这种。”他拿起个卡尺“不过你应该用不着,如果哪天想玩,我再教你怎么用。”

“这又是什么新奇东西?”脱欢反应不过来了。

“不新奇。”郭康摇头说“黄帝的时候,一个名叫垂的大臣,发明了规矩和准绳。可见,这个卡尺也是上古圣王的时候发明的,此事在《世本》中亦有记载。”

“后来,西汉末年,王莽窃取了先圣的创造,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制造,却没能学到诀窍,把最关键的刻度部分遗漏掉了。所以后世很长时间,都没见过这种完整的卡尺。”

“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托天父天兄的照顾,成功发掘出了这个设计里的精髓,领会了圣王的深意,把尺子复原了出来。目前看,确实很好用,不愧是上古三代的遗德啊。”

“怎么什么都能上古三代……”狄奥多拉也觉得不大对劲。

“伱别管它是不是上古三代,你就说它是不是好用吧。”郭康看起来很是老练,显然不止一次面对这种情况了“这么方便精巧的东西,老祖宗这么聪明,怎么可能想不到?肯定早就有所涉及啊。”

“所以,有了好东西却不知道去用,反而找借口搪塞、排挤,就只能说明,现在的某些人,享受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威望,却颟顸无能,不学无术,不能理解先贤的智慧,败坏了古人的名声。”

“各个行会里,这种尸位素餐的人还不少。我们去质疑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含糊其辞,既不敢主张自己比黄帝、孔子、亚里士多德等圣贤还聪明,又不敢说自己没有学到古人的知识。那反正他和老祖宗,得有一个是错的,就说谁错吧?”

“哦,那这确实挺好用……”狄奥多拉也不质疑了。

地窖里的东西不多,乌尔班介绍说,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比较稳定,不像上面工坊里,人来人往,还忽冷忽热的。看完了这尺子,他们就离开了地窖。

“我看,这个思路。确实有些前景。”脱欢评价道“而且我在想,既然能钻枪,能不能钻炮啊?炮更大,对误差的容忍也更强吧。”

“当然可以。而且如果用铜铸炮,效果就更好了。”郭康点点头,转头问道“乌尔班,我们的炮胚子呢?”

“也在库房里。今天人多,就先盖起来了。”乌尔班说。

郭康点点头,又带着大家回到那个大棚屋里,果然在角落里,找到了他说的那个胚子。

这是一截一人长的青铜柱,前细后粗,头部的位置钻了个孔,不过还不算深。

“之前世子大师傅指挥大家,已经钻了大半个礼拜了,进度还行。”乌尔班向他们介绍说“铜比铁更软,所以单论镗孔的话,反而容易些。不过火炮毕竟很大很重,全部做完还是需要不短时间。”

“这样……”脱欢点点头。

“铜炮有不少好处。虽然同样体积下,铜比铁更重,但是铜材料的韧性更好,制造火炮的时候,可以把管壁做薄一些。对比成品,反而比铁质火炮更加轻便。而且,铜的熔化温度更低,也相对更容易加工。”乌尔班继续说起好处来“所以,我们才决定试一试的。”

“那之前怎么都没听说啊?”脱欢问。

“我们之前项目太多,经费严重不足,只能用铁做一下小炮来试验。这回城里各大商会都捐了不少金钱器物,可以奢侈一回了,所以,就雇了些铜匠,做一个试试。”乌尔班回答。

“铜炮好像也挺常见的,之前我父汗他们还从蛮子手里缴获过,当时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脱欢想了想,说。

“那是他们工匠技术不行的问题,不是铜炮的问题。”乌尔班坚持道“最好的材料应该是青铜,但如今很多蛮族炮都是黄铜,自然就不行了。而且青铜他们也玩不好,铸造起来问题太多……我们这边,肯定能取得很大优势的。”

“行,那就继续试试吧。如果缺铜,就找我来要。”脱欢感觉没什么问题,答应了下来。

乌尔班看起来很是高兴,急忙表示感谢。

“这段时间世子大师傅很忙,不过我一直在这边看着呢,一定会尽快给您一个成果。”他保证道。

“没事儿,我们应该也不急,宁可慢一点,也要精工出细活。”脱欢叮嘱道“这种级别的武器,速度反而不那么敏感,质量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铸炮师傅,总不能把自己炸死了。”

“明白,明白。”乌尔班连连应了下来。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