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三原则(求月票)(2 / 5)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官方史书虽然内容不见得都可信,但它提供了一整个框架,整体上的时间表、事件顺序和人物年代,都是可以确定的。就算有一些功绩被夸大,有一些事件被贬低,对于整体脉络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我们这边麻烦的就是这点。”她摇头说“真要论史料本身,其实也不少。毕竟各个教会都得从事统计教籍、核算税收之类的工作。哪怕是乡间的修道院,长期以来都积累了大量的记录。”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记录没法串起来。就像只有一堆珍珠,却少了那条丝线。”她比喻道“这种情况下,想编写通史,就得自己从头开始寻找资料,再考证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麻烦太多了。”

“是这样。”郭康赞同道“更困难的是,这些资料还存在于不同地方。比如想写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只能去当地搜寻记录。运气好的话,当地教士可能已经写了一些编年史著作,但这些书也都是区域性的,对于其他地方,可能根本不关心。大家的记录,也不一定能对上。”

“这确实就像一个个碎片,当地学者整理起来都得花不少功夫,更何况我们这种外人。当地领主和教会,也不见得欢迎我们去查书啊。”

“由于很多地方去不了,所以我们只能委托一些学者和商人去打听——但这种打听效率很低。就像郡主所说,他们的史料缺乏脉络,可能过了几代人之后,就连自己都不知道重要事件在什么时刻发生、在哪里被记录了。”

“这就好比伱研究隋末战争,但你只知道那段时间,各个教会都说天下大乱,连打了多久、谁在打谁都不清楚。因为各种记录里,都充满了教士们最喜欢的神学比喻和预言,有些人的描述会让你以为这是撒旦要反攻天堂了。”他举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