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争艺术(2 / 4)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这也是为什么,想往军团里塞罗斯人,会显得这么麻烦,得柱国出马,打通各路关节,才能给一个特例——因为哪怕普通公民,想加入军团都得费些力气。军团兵确实看不起外人,可惜的是,人家也确实有这个资格和底气……

在郭盖那个时代,军团兵和地方守备军队,区别还不太明显,因为紫帐汗国打的基本都是防御性战争,有时候主动出击,一般也是大家并肩子上,讲究不了这么多。但现在家底厚实了些,也就可以挑挑人,提高平均素质了,所以自从军区制度确立之后,大体上就一直是这个方式。

这个训练时间,是从何而来,有多种理论。不过郭康比较相信的,是他家自己祖传的说法——郭盖等人,当时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懂。训练两年这个规则,是他们直接从古代史书里抄的……

据说,汉朝的时候,古人就是这么征召士兵的。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可以充当正卒,充当军队的主体了。在这种模式下,汉朝可以长期保持一百个编户民供养一个士兵的比例。紫帐汗国的耕作技术,再怎么说也比那时先进,还是养得起的。

不过,随着战争日趋激烈,这些两年训练的士兵也不足以满足要求,所以后来汉朝又建立了服役时间更长的募兵。但这些,对如今的形势来说,其实用不上。

因为在欧洲,“训练”都是个很奢侈的东西。长期以来,大家就没有这个概念。

佣兵首领们一般就是随便招募些人,规定一些基本纪律。各种技巧,最多靠队伍里的老兵,自行教育传授,而没有统一的规范。大家也都相信,与其浪费时间和金钱进行训练,不如直接把新兵拉上前线。反正只要打几场活下来,他们也就成老兵了。这比训练可省事多了。

而且,不止过去和现在,哪怕未来也是一样的。

大概二百年后,荷兰的莫里斯亲王制定了一套操典,用来规范士兵的训练,从此,西欧军队才有了统一的规范要求。但这件事,实际作用却并没有后世欧洲军事学家们说的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