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菌不知晦朔,蛮族不识天父(2 / 3)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相比而言,当时的一神教更有组织,也更能适应帝国统一之后的状态。教会削去了大量重复、浪费的宗教活动,还采用了不受族群和地域约束的普世教义。相对于传统的多神教,自然就有优势了。”

“不是因为教义更接近真理,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伊莲娜夫人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们做一个对比,就可以知道了。”郭康说:“现在我们的宗教,是天兄在犹太教的基础上改革出来的,有很多基础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但双方却水火不容,当时就爆发了激烈的对抗,犹太祭司们对他可谓是必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被世人广泛传播和接受的,也是天兄创立的十字教,而非原本的犹太教。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和门徒们另外加了一套经书,改变了神只会保佑犹太人的说法,让天父真正成了谁都可以信仰的神。”

“这样一来,虽然基础的规则差不多,但十字教就获得了远超对手的巨大优势。”

“所以,这里面的关键,确实可以说,是看谁更容易被大家接受。”郭康纠正道:“但因果关系是倒过来的——不是因为祭司们琢磨一阵,认为自己的想法接近真理了,就直接被大家接受了;而是因为大家更加接受,才得以证实他更接近真理。”

“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它更容易被接受。如果我们明白了这里的原理,那就能更接近真理了。”

“那你认为,这里的真理是什么?”伊莲娜夫人追问。

“就是刚才说的组织能力啊。”郭康回答:“另一个例子,其实就是塞里斯。”

“有些教士认为,他们还是原始的多神教。但也有人认为,他们实质上已经是一神教了。不过在我看来,他们的了解还是不够,认知也是有偏颇的。”

“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区别,关键不在于神的数量,而是神的组织形式。”

“教会也收编过很多异教神灵,把他们称为天使或者圣人,把传说解释成拜上帝教背景的故事。那么,叫‘神’,叫‘圣人’,叫汉语的‘神仙’,有什么区别么?我认为是没有的。”

“一些古代哲学家和神学家认为,语言中包含着神性和理性,背后包含着万物的法则和秩序。但我认为,名称只是个代号,无关物体的本质。否则,我们换个语言和词汇来描述天父,就不是同一位神灵了么?这才是大逆不道的异端行为啊。”

“既然天父的名字不重要,那这些有灵性的次级存在,叫天使、神仙、还是圣贤,都没有区别。”

“比如,塞里斯就有个明确的至高神‘天’。朝廷十分在意‘天’的至高地位,禁止有超出祂之上的祭祀活动。其他那些崇拜对象,说是‘神’,其实也就是个名字而已,大家甚至给他们安排了官职和位次,用来在这些‘神’之间确立秩序。”

“从这个角度看,就很简单了。别的不说,只看塞里斯的‘天庭’概念,和朝廷注册、任命神灵的习惯,就比十字教的这套神性系统,要完善的多了。”

“所以,到底谁更原始、更接近多神教呢?”

这下,伊莲娜夫人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