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章 相继离世(2 / 3)

作品:《三国之银狐

只能厚待功臣子嗣,让黄忠的继子黄诚,贾诩的长子贾穆、幼子贾模,张绣的长子张泉,黄射的长子黄旭继承他们的爵位,并且给予丰厚的赏赐。

章武七年五月,糜竺也死了。

历史上因为糜芳的投叛,让糜竺愧疚难安,反倒是刘备还劝慰他,却让糜竺更加羞愤,最终惭恨而死。

但如今没有糜芳背叛,糜竺自然也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悲愤。

只不过岁月终究不会怜悯任何人,糜竺年龄也很大了,已经快七十岁,到了这个年纪,纵使保养得再好,也难免是到了这般时候。

事实上从最近五年开始,在曹操与刘备打完了荆州之战和关中之战后,双方的高级将领和臣子就在陆续死亡。

比如曹操自己病逝,曹洪、赵俨、夏侯惇、郭嘉、荀攸、邢颙、桓阶等等历史名人亡故。

刘备这边也有太史慈、许靖、黄柱、吴兰、任夔等将领大臣相继病死。

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主要在于打天下的这批老人大多往往都是出生于140年到170年之间,如今公元227年,连出生于187年的沈晨今年都年满四十,更何况刘备那一批同时期的将领谋士?

他们中最年轻的57岁,老的都80多岁。到了这个历史节点,在公元220至公元230年之间,必然会有大批的老臣离开,给双方予以一定打击。

不过相对的,曹魏二代目前已经撑起了局面。刘备集团这边也有大量接班人和继承人,倒不至于造成中间层断开。

像曹魏二代的曹休、曹真、夏侯尚都是不错的人才,还有郭淮、夏侯霸等一批后起之秀。

大汉这边更是群星璀璨。

沈晨、诸葛亮、姜维、邓艾、周不疑、蔡笃、关平、关兴、张苞等等,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特别是沈晨,他在老将时代就已经是刘备集团的领军人物,在老将们纷纷离去之后,便是国之重臣,地位恐怕与诸葛亮一同,执掌大汉权力。

所以哪怕上一代已经到了该走的时候,两大帝国的下一代接班人也能续上,并且还将是双方硬碰硬的时候。

五月六日,南阳宛城。

皇帝的临时行宫当中,天子居于后园内,园中花鸟池塘,景色宜人。

刘备坐在池塘边,他的头发全白了,去年还只是灰白相间,如今却已是花白,皮肤松弛,面色堆满了皱纹,犹如行将就木。

到了这个年龄,即便身为皇帝,亦是难逃衰老的命运。

何况这两年刘备的身体也是每况日下,不过没有在前线终日操劳军务,国事也由诸葛亮在处理,放松身心只调养身体之后,倒是让病情没有继续恶化。

此刻他坐在池边,看着池塘里游弋的鲤鱼,微微有些出神。

南阳太守周不疑这几年因在后方督运粮草,筹措民夫徭役,打造器械有功,已经被升为州牧丞,同时邓洪也担任荆州牧。

眼下刘备回到南阳,邓洪和周不疑都在南阳处理后方辎重的事情,每日都要向皇帝汇报。

周不疑今天向刘备禀报了事务之后,见刘备好像有些心不在焉,便好奇问道:“陛下还在想前线的军务吗?”

“不是。”

刘备摇摇头。

周不疑就问道:“那陛下是?”

刘备叹息道:“短短数月之内,朕就有四名老臣病逝啊。”

周不疑安慰道:“人有寿尽之时,师兄也常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唯要留取丹心照汉青。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能否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太史公说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之别的缘故。”

“你是想告诉朕,朕不应该叹息生离死别,而应该更注重北伐大业吗?”

刘备说道。

周不疑笑道:“是的,陛下继承高祖光武之志,自然要集海内之人望,一统天下,恢复汉室江山。”

刘备很喜欢周不疑说的话,因为他的话总是能说到他的心坎里。

只是过了片刻刘备还是有些悲伤道:“人不是草木,终究不能无情。何况纵使朕万般不舍,能放弃对他们的思念,朕自己也亦是垂垂老矣,行将就木。”

周不疑便沉声道:“人虽有寿终时,然志向和大愿却不是时间和生命能够磨灭。陛下一统天下之志,爱护万民之心,与两位义弟、师兄、丞相他们如鱼得水般的恩情,时刻都在我们心中,太子有陛下宽仁之相,只要把这份情义继承下去,众志成城代代相传,夙愿便终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