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十五章 搞个新大汉出来(2 / 2)

作品:《三国之银狐

或者说,即便后世中国人对于家庭观念比较看重,却也远不如汉朝时期那么深入骨髓。

在当时的观念中,先祖有灵,如果子孙后代不肖,不能够祭祀祖先,让祖先享受香火,那么祖宗就会成为游魂野鬼,受饥饿寒冻之苦。

而汉朝刘姓先祖自然是刘邦,包括刘备也是。他不是光武帝刘秀那一脉,因此刘秀不是他的祖先,刘邦才是。

但东汉官方是祭祀刘邦以及西汉历代皇帝的。

刘秀也一直把自己建立的东汉当做西汉的延续,而不是说什么西汉与东汉是两个朝代,只是当时人为了区分一下,把西汉叫做前汉或者先汉而已。

现在曹丕篡汉之后,那么北方的官方祭祀当中就没有了汉朝皇帝,刘备的祖先就得不到祭祀供养。

哪怕刘协可以在山阳依旧保留祭祀汉朝先祖皇帝的权力,但一来刘备当时以为刘协死了,不知道这事。二来这也非国家正统祭祀,规格制制上远不如当初。

刘备显然是因为闻听大汉已亡,刘协已死的噩耗一时间忘记了这事,现在经沉晨提醒,这才回想起来,吓得不行。

他一想到先祖可能遭受着饥饿寒冻之苦,心中慌乱不已,连忙说道:“那该如何是好?”

沉晨立即说道:“自当大王继承大统,在南方重立汉室,兴建宗庙,以供养先帝之灵。否则二十四代先帝无宗庙可依,岂能在幽冥之下得以安息呢?”

“不错,为了大汉江山,为了汉室先祖,大王确实应该如此。”

“还请大王登基为帝,再兴师北伐,复兴江山。”

“请大王登基!”

群臣再次拱手行礼纳拜,对刘备表示劝进。

这次刘备终于不再拒绝,而是长长叹息道:“既然如此,为了汉室不灭,为了先祖之灵能有祭祀,我便只能如此,只是希望能够在登基之后,便可以北伐中原,攻打曹丕,以慰藉先帝之灵。此事,就交予孔明和晓卿来办吧。”

“大王英明!”

众人纷纷再次行礼。

其实刘备也没什么能拒绝的理由。

因为汉室灭亡,大汉江山都没有了,他的上头自然也没人了。

即便是自动晋级,他都必然要登基为帝。

何况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号,方能够重新夺回被曹丕抢走的大义名分。

北方现在喊出的口号很简单。

刘协自觉无能兴复汉室,所以自愿将皇帝的位置交给曹丕,曹丕代汉,建立大魏帝国。

如此一来,曹丕就是正统继承了汉室,就像刘邦继承了大秦帝国一样。

而南方的刘备,反倒成为了不遵从皇帝诏令的乱臣贼子。

这样在大义名分上,刘备天生就矮了一头。

所以为了把大义名分重新抢回来,称帝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自不需要像曹丕那样假惺惺地拒绝两次劝进,到第三次才应下。

答应称帝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诸葛亮和沉晨等人就立即开始筹备称帝需要准备的东西。

历史上刘协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十月被曹丕篡汉,但刘备是在第二年四月才登基为帝。

这中间半年时间并不是因为消息不灵通导致,而是刘备筹备登基事宜。

从第二年年初得到消息,然后筹备登基,中间花了四个月。

但即便如此,他也属于仓促登基。

因为真正的登基仪式,耗费的时间往往更久,要通知四方使者,还要制定新朝各种事宜,最后确定人数,才能举行登基大典。

现在刘备把这些事情交予诸葛亮和沉晨来办,要搞一个新的大汉出来,二人自然不能懈怠,一切规格制度都要准备妥当,将典礼上上下下的事情全部安排好。

这自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而且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既然要重新建立汉朝,就要按照帝国的规格,再次制定官员。

以前的官员都是汉王幕府的属下,一不是朝廷征辟的官员,二非大汉臣子,而是大汉诸侯王的臣子,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

现在要是刘备登基,就能够名正言顺地换成大汉正统的官职。

而官员的名单自然不是刘备登基的时候才确定,而是提前确定好,再由刘备登基之后,进行大规模封赏。

所以刘备把登基的事情交予二人来操办,实际上就是把官员任命也交给他们。

基本上他们拟定好名单,到时候刘备来宣读即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和沉晨权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完全可以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甚至让满朝上下都是他们的党羽,从而架空刘备。

不过刘备如此信任他们,自然是因为他们坚定的人品。除了沉晨会任命一些自己门下确实有才干的弟子以外,大抵不会有什么私情。

因而一切都很顺利。

只是趁着这个机会,沉晨提出进行改制,将三公九卿制度改成三省六部制度,让三公九卿以及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能够开府自立小朝廷的制度取消掉,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但诸葛亮却反对。

他不是反对沉晨的制度有问题,而是认为既然要在法理和正统上继承汉室,就应该全盘接受大汉的制度,以表面正统的身份。

哪怕诸葛亮明知道沉晨提出的改制有其优越性,可在争夺大义名分上不能有一点马虎。

改制的事情,等到将来政权稳定,或者一统天下再做也不迟。

沉晨觉得有道理,便应了下来。

不过现在的三公九卿制度确实已经算是形同虚设,这些职务可以用来当做虚职,以安置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

真正的权力还是应该统筹起来,现在他们需要一个高效率的政府,而不是职权分散的机构。

因此沉晨和诸葛亮这些日子不仅忙碌着登基的事,还在进行一定政治改革,以此来作为新建立的大汉王朝政治清明、效率高超以及中央集权度较高的典范。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过程中很容易得罪人,比如某些人职务安排低了,肯定有怨言,心里会不高兴。

但即便是不轻松也得去做,否则的话,就做不到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及高效率的政府。

于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刘备的那些谋士们都异常忙碌。

以沉晨诸葛亮为核心的谋士团,加上法正贾诩庞统等人,都参与进来,四处奔波。

直到曹魏集团黄初二年,刘备集团建安二十六年下半年,才算是勉强完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