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十一章 战后形势以及南北朝序幕(2 / 4)

作品:《三国之银狐

就好像后世98年长江洪灾,受灾人口多达亿一样,天灾本就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东西,沉晨也只能立即下令,派出官员前往江夏、南郡等汉江云梦泽两岸进行救治工作。

好在如今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孙皎几近覆灭,孙权和程普也被围困在州陵与沙羡,南郡、江夏的江东军被驱逐一空,各郡县再次尽归汉土。

没有了敌人阻碍,荆州原本那些逃跑的官员们也都回到了各自岗位上,开始治理灾区。

特别是当初划定的江夏屯田区,那里多是原来裁减的荆州退伍士卒、梅乾、雷绪、陈兰等部曲家属驻扎区域,现在已经很快恢复秩序。

这些人的构成是退伍士兵,以前打过仗,赵云和沙摩柯撤至南郡的时候,就留下了雷緖、文布、邓凯等人,让他们留在安陆,组织这些士兵抵抗江东军。

战事开启之后,在雷緖、文布、邓凯等人的指挥下,大量百姓转移至安陆一带,还有很多人拿起武器在那一带驻扎,与前来进犯的江东军交战,使得这部分的人员损失倒是不大。

只有长江和汉江、云梦泽两岸不少来不及逃跑的百姓被水淹没。

实在没办法。

沉晨不可能一边打仗一边还做到挨家挨户通知。

就像天气预报再怎么预警,后世长江两岸亿人口也不能撤离一样。

不过天灾终究会过去,战事稳定下来之后,官府也会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开始启动救灾工作。

九月晚秋的秋风拂过大地,将本就波涛起伏的洪水卷得波纹涟漪,潮水依旧汹涌澎湃,但渐渐退去,曾经的洪水淹没之地,留下一片泥沙。

稻田被冲毁,城池成为泥地,就连一些丘陵小山也都因为水土大量流失,或者被洪水洗刷,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赵云部和沙摩柯部士卒押运着樊城的俘虏送至宜城。

这段时间沉晨也没有闲着,趁着大水还未完全退去,率领主力勐攻襄阳,每日无数船只包围襄阳城池,箭雨如注,射得城内曹军几乎抬不起头来。

只是襄阳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正所谓纸湖的樊城,铁打的襄阳。樊城比襄阳成要小很多,城池高度也矮不少,光城池大小双方就不是一个级别。

虽然夏侯惇也被水淹没,但襄阳城太高了,城池也比樊城大好几倍,想要攻进去没那么容易。

历史上关羽没有进攻防御力更高的襄阳城,而是勐攻曹仁驻守的樊城。

就是因为相比于襄阳,守军更多的樊城更好打。

沉晨几次强攻,都被夏侯惇死死挡住,强行进攻的话士兵们会损失惨重,因此他决定慢慢来,不急于一时。

时间渐渐流逝,等到了九月下旬,大水总算是退去。

襄樊城池外已经是一片狼藉,泥沙覆盖了曾经的辽阔平原,田园和村庄堆积了厚厚一层湿润的泥土,等到潮水退去,泥沙干涸之后,犹如变成了一片黄土的海洋。

很多树木被连根拔起,很多房屋被冲垮成为废墟,甚至在淤积的土堆当中,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尸体,多是穿着曹军服饰的士兵,已泡成巨人观。

在九月十八日,孙皎部终于被张绣军攻破,乱战之中,孙皎想要突围,被弓弩手们射杀,残部两万余人,只有不到万人投降张绣。

处理掉孙皎之后,所有的俘虏也都关押在了当阳。

现在当阳和宜城成为了沉晨军安置后方俘虏的地方基地,光是孙权军和曹操军手底下有名有姓的将领就有十多个,投降的人数也有八九万。

甚至为了看押这些俘虏,沉晨不得不在后方至少安置了四万人,由张绣部、廖化部、孟达部共同看守,又令寇封部五千人南下直取荆南,把连同桂阳的荆南六郡收复回来。

到九月二十六日的时候,夏侯惇终于坚持不住了,想要突围。

并非他不想坚守城池,而是历史上吕常守襄阳的时候,城内拢共就那么数千人,需要的粮草不多,加上襄阳城高,关羽把主要进攻点放在樊城以及来援的于禁徐晃部,他才能坚守那么久。

而现在夏侯惇可是在襄阳有四万多人,城内又遭到水淹,很多粮草被打湿发霉不能吃了。

四万多人每天消耗粮草极多,原本他从军营里搬到城里的粮食足够四五个月之用,可洪水淹了一半,他们也坚守了一个多月了,存粮目前就只能再吃不到一个月。

根据目前的形势,他判断如果不选择突围的话,恐怕再有两个月,城内的所有士兵都要饿死,大家都只能吃士兵的尸体度日。

因此他每日夜晚派信使从西城门出去,往隆中方向走,再跑到汉水上游的江心洲,乘船跑到偃城与夏侯渊徐晃他们商议,催促他们尽快来援,或者协助他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