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章 江东兴盛,在此一举(2 / 2)

作品:《三国之银狐

他们其实是因战乱躲入深山的汉民,但因为不纳税、不服徭役、拒绝被征召为兵,成为了官府打击的对象,也就是俗称的黑户。

孙权对他们的态度是杀、抢、掠,逼迫他们变成自己治下的顺民。现在桂阳前线正调兵遣将,按照孙权的意思,出兵西陵至少需要十万大军,而拿下荆南,再把夷道夷陵堵住,然后配合东线军队夹击江夏,那么桂阳也得要至少四五万人。

如果是历史上的孙权,自然是有这些兵力的。因为到了赤壁之战前后,他的总兵力就已经超过了十万,湘江对峙的时候,他就带了八万人和刘备五万人对峙。

之后数次合肥之战,每次出动的人马都是十万以上,甚至最后一次打合肥的时候,吴国太傅诸葛恪带上了二十万人马,将合肥围了个水泄不通。

因此算上后方留守以及在部署在荆州的军队,至少在背刺盟友之前,孙权的总兵力应该在二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还是很有实力的。

但现在呢?黟县之战,被水淹没。洪口之战,被火焚烧。合肥之战倒没太大损失,但孙权肯定也不好过就是了。

几次惨败下来,让孙权的总兵力损失惨重。不得已,他只能向江东士族妥协,这次也是半威胁半妥协地才让那些世家大族出血。

林林总总下来,也就凑了二十多万人马,算上后方留守的部队,他能够出动的兵马大抵也就那么十四五万人,打得十分勉强。

而且这是在世家放血的情况下。要是世家这次不配合,估计孙权总兵力也就十多万人,能出动的兵力恐怕不足十万,跟刘备曹操双方对峙,在保证后方还有留守部队的情况下,每人动则出动二三十万大军比起来,那是有多寒酸就多寒酸。

毕竟人家能出动那么多人马,就意味着算上后方留守部队,总兵力可能已经超过了四十万,曹操更是可能已经超过了五六十万,跟他们一比,自然是显得远远不如。

因此孙权才急需要把兵力集中起来,主要在濡须口、柴桑、桂阳等地,只要能够迅速拿下荆南和江夏西陵,不愁补充不了军队。

陆逊最后说道:“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打仗需要看准时机,但我们两路并进,桂阳的军队如何能与我们同时进攻?即便是约定时日,万一恰好时机不好,或者天公不作美,岂不是前功尽弃?”

“这......”这个问题一出来,一下子就把孙权给难倒了。周围诸葛瑾等人亦是面有难色。

他们以前只想着两路兵进,却是一时忘记了统筹问题。当时通讯手段极为落后,烽火狼烟就已经是当时最为先进的传递消息手段。

但那种方式并不具备隐蔽性,如果被敌人看见了,肯定会起疑。而且从柴桑修烽火台一路修到桂阳郡,那得修多远?

因此通讯手段确实是个大问题。众人都愁眉苦脸。唯有孙权注意到陆逊脸色如常,便询问道:“伯言莫非有策?”陆逊笑着拱手道:“正要向吴侯禀报。”

“哦?”孙权忙道:“快快说来。”陆逊就说道:“当初在吴郡时,我见过有一山越人,饲养鸽子。”

“鸽子?”众人纳闷,这东西在当时确实比较广泛,宫廷和民间很多人热衷饲养,但这跟传信有什么关系?

陆逊解释道:“那山越人是被迁徙而来,他的家族却还留在了山中,我曾经见过,他将手中的鸽子放飞,最后寻到了他曾经的居所,带回来了一点布片。”

“你的意思是,这鸽子有回家的能力?”孙权问道。陆逊点点头:“正是,传闻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就曾用鸽子传信,在鸽子脚上捆绑绳子,绳子的颜色就代表了一种寓意。虽然不知道传闻是真的是假,但现在纸张更加轻便,若是绑上纸条,岂不是能传递军令了?”秦末汉初的时候由于刘邦认为鸽子是祥瑞,于是在宫里饲养了不少。

正所谓上行下效,由于刘邦的喜欢,群臣们和百姓也纷纷饲养,导致民间养鸽子的风气流行,反正养着也不费事,大不了以后吃鸽子肉嘛。

后世就有大量西汉陶鸽、青铜鸽出土,以及一些文献记载,就证明了此时在民间鸽子渐渐成为了一种家畜。

不过信鸽直到唐代才有史书明确记载,到了五代十国之后,就广泛出现在北宋、辽、西夏、金、南宋、元等等国家史书里,算是真正用于战争当中。

但这并不代表汉朝人就不知道鸽子有导航的能力。只是当时书写用的是竹简而不是纸张,鸽子可带不了竹简,所以等到唐代纸张在民间普及之后,才出现信鸽也很合理。

然而现在不同了。因为纸张最完美的配方已经出现二十多年了。沉晨在南阳让工匠试错,最终找到了以竹子为原材料的最佳纸张配方。

新的纸张出现之后,这种情况自然发生了改变。陆逊上次看到那山越人用鸽子,灵机一动,觉得如果在鸽子脚上绑住轻便的纸条传书,那岂不是能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传递消息?

所以想到这个问题之后,他就立即去做实验,没想到那个山越人真的能让鸽子把信带回东南丘陵的部落中。

现在他们正面临着通信的问题。鸽子的出现,岂不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了?

孙权听到陆逊的话,忙问道:“此事确定可行否?”陆逊认真地点点头:“可行,逊已经试过了。”

“哈哈哈哈哈。”孙权顿时大喜,高兴说道:“连上天都在帮孤,孤得伯言,胜过得十万大军矣。”陆逊谦虚地低头微笑拱手道:“此皆吴侯之天命也!”

“哈哈哈。”孙权大笑道:“那此事就交由伯言去办。”

“唯。”陆逊再次拱手一礼。三个问题都解决了,江东兴盛,在此一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