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五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2 / 2)

作品:《三国之银狐

刘表点点头,沉声说道:“文和说的是,不过黄祖今日送了文书过来,连日暴雨,彭蠡泽风浪巨大,导致运送粮草的船只倾覆,柴桑等地的粮草不足,他想撤兵回江夏,文和怎么看?”

贾诩问道:“如今南昌等地已经被我们占据,不能从南昌运粮去吗?”

刘表就解释道:“想从荆南运粮到南昌,就必须先走水运,由襄阳送至长沙,再走陆路到醴陵,然后往南昌去。只是连日大雨,不管水路还是陆路,道路都很艰难。”

“原来如此。”

贾诩点点头,他倒是知道从襄阳可以直接走水路去长沙,自汉水进入长江,再逆流而上到洞庭湖流域,然后顺着湘江南下就行。

只是从长沙再去南昌的话,就必须要走陆路了。

现在不止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荆南的洞庭湖湘江流域同样处于特大暴雨阶段,往东去南昌的陆路也被洪水淹没,确实很难往豫章运送粮草。

刘表脸色很凝重地说道:“这场大雨确实让人意想不到,黄祖说退兵回江夏,但如今大江与彭蠡泽上风浪依旧巨大,万一退兵的时候船只沉了怎么办?若是走陆路,那么多船只岂不是就弃了可惜?”

“确实令人窘迫啊,我对船只了解甚少,难以出计。”

贾诩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办法,因为这跟计谋没关系,完全是天灾。

人力又怎么能跟上天比呢?

任你智计百出,老天爷对着你的头顶下几个月雨,什么阴谋阳谋,全给你变成汪洋。

刘表想了想道:“沈晨在江夏,我派人去找他问问吧。”

“嗯,沈晨聪慧,或许有办法。”

贾诩点点头。

球踢给正主,他想解决就解决,不想解决就说解决不了,全看人家心情就行了,自己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当下刘表就令人去江夏。

虽说沈晨辞官了,但毕竟有推举他为茂才的恩情在,因此他总归不会拒绝。

此时不仅襄阳正在下暴雨,江夏同样笼罩在烟雨之中。

甚至风雨远比襄阳还要大数倍。

因为当时云梦泽还没有消失,数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宛如一片汪洋大海,从东南沿海吹来的风卷起滔天巨浪,像是能把人送到天上去。

即便是在后世,长江风浪大的时候连2200吨位的“东方之星”巨型游轮都能倾翻,更别说古代这种普通木船。

所以原本用于运粮的船只在遭遇风浪被打翻沉江之后,柴桑那边的数万黄祖军就有些尴尬了。

存粮不多,风雨太大,又不能打渔,连城都出不去,粮食过不来,就只能饿死。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陆路回去。

虽然长江两岸水位上涨了不少,但东北面的大别山山区地势还是比较高,像蕲春县、西陵县等地就没有受自然灾害,只要渡过长江往北走,还是能安全回到江夏。

六月初四,江夏西陵郡,江夏郡丞府邸之中,日出初刻,沈晨刚刚从床上醒来,便闻听得屋外房檐下滴答水声绵绵密密。

披了锦袍出门看时,外面天低云黯到处都是一片黝黑,猎猎北风裹着蒙蒙夏雨,打得房顶地面刷刷响动,院中树叶婆娑,天地间像是弥漫在了雨雾里。

“这大雨也不知道要下多久。”

沈晨看到屋外庭中院落里已经涓涓溪流,雨水冲刷了泥土,染上了浑黄的颜色,顺着引水渠流出院外,汇入城中的大型排水渠,最后被送去了举水。

与后世动则几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县城城市面积不同,古代的县城面积一般在1-2平方公里左右,能容纳的人口一般也在几千到几万之间,大部分百姓都居住在乡里,城市里的人口并不多。

城池小也有城池小的好处,那就是排水系统比较完善,雨水顺着屋檐落入院子里,再经过院子里的排水渠流入城里的排水渠,最后送到城外的河流或者护城河中,非常人性化。

只是在这倾盆大雨里,原本设计的普通排水渠已经不敢重负,几乎都快溢出来,整个院落像是浸泡在了水中,积水接近三寸,可以淹没人的脚掌,可见暴雨有多大。

好在汉朝有钱人家的庭院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屋子离地面约一尺,由砖石与硬木砌成,房屋不会被水淹没。

沈晨赤着脚踩在光滑的木地板上,盯着这大雨发呆,过了一会儿,干脆就双腿交叉,如老僧坐定一样坐在廊下,倚靠着木质房门。

眼睛闭着,耳朵聆听着那纯净的雨声,他感觉自己整个心灵像是被净化了一样,脑子都清晰了许多。

“阿晨,在想什么?”

另外一处院落,刘琦外面套着蓑衣,手里还撑着一把竹簦,踩着木屐穿过庭院来到了沈晨的院落外,看到他在发呆。

江夏郡的治所便在西陵县,不过黄祖这个江夏太守平日里基本都待在沙羡,现在领军在外打仗,人又跑到了柴桑,所以现在西陵基本是由刘琦控制。

平日里督运粮草的工作也是他在处理,今日他刚起床正准备去县衙,没想到路过侧院廊下看到沈晨在坐着。

沈晨说道:“我在想,黄将军此时窘迫,只能撤兵,楚王大概也只能这样选择,柴桑以西是九岭、连云、幕阜等连绵山岭,想从柴桑西北走回沙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选择渡江从江北到西陵来。”

“是啊。”

刘琦点点头:“我们运粮也都是从沔水南下一路送到柴桑去,但大江下处风浪太大,现在彭蠡泽和云梦泽一样,宛若大海,暴风骤雨,船只随时可能会倾覆,这也太危险了。”

沈晨想了想说道:“这还只是其一,我今天就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孙权,发现黄将军要退兵,他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刘琦笑道:“这么大的雨天,即便是撤兵都极为危险,他总该不会趁雨日进攻吧。”

“这可不好说。”

沈晨沉吟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是孙权,哪怕冒着暴雨,也要尝试一下。”

“那阿晨你的意思是?”

刘琦问道:“父亲也不知道会让黄将军如何处之,黄将军还在柴桑未动身,难道我们要去接应吗?”

沈晨就说道:“先准备一大批蓑衣和斗笠,小心一些总归没错。”

“嗯。”

刘琦就说道:“好,那我即刻去准备。”

说着就往县衙去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沈晨眯起了眼睛。

其实从官渡之战后开始,历史就已经全然变得面目全非。

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孙权绝不会就这么轻易会失败。

也许。

这一战就可能是他翻盘的胜负手,自己也必须小心提防才行!

这两天真是一身的病,胃火、胃炎,肚子每天又涨又酸,然后上火了,感冒了,今天一天都头晕脑胀的,本来都想请假了,勉强撑着身体码了一章,打算先喝点感冒灵,缓两天看看,如果不见好,就只能去医院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