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中下三策(2 / 2)

作品:《三国之银狐

而刘备这些头衔,都是刘协这个正牌天子给的,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

后来为啥他去袁绍那,袁绍要亲自二百里迎接;去刘表那,刘表也是亲自十里迎接?

跟仁义的名声没关系,都是这群头衔带来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备在去许都之前,啥也不是。

去许都之后,刘协给他一通镀金,由皇帝诏令的一堆头衔加身,身份立即就与众不同起来。

所以虽然是客军,沈晨和刘备也没有直接从属关系,但沈晨还是坚持以他为主。

县衙大厅内,刘备此时颇为苦恼。

最近这段日子,虽然也收拢了不少溃卒,再加上周仓和裴元绍的军队,勉强有了六千多人马。

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收拢的袁氏旧部的溃卒。

当时曹洪来袭,有不少袁氏旧部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乱作一团。

刘备主力大概三千人上下,又有三千人愿意跟着他,所以当时主营准备东去的时候有六千人。

但主营被破之后,身边就只有不到三千人马。然后那些本来不想来的袁氏旧部首领被杀,路上刘备就收拢了一些这样的士卒。

这些士卒本身战斗力不高,又是袁氏旧部的族兵,忠诚度也很差,只是现在不得不依附刘备而已。

所以他这目前的六千多人,真正有用的,可能也就只有那两千左右的精锐士卒。

其余四千多人,包括周仓和裴元绍带来的一千人马,战斗力和军心都可能不会强到哪里去。

因此刘备现在非常忧愁。

即便加上沈晨的军队,堪堪万人,其中一半还是乌合之众,要想完成袁绍的嘱托,袭击许都,谈何容易呀。

正愁苦间,陈到进来报告道:“主公,沈将军求见。”

“快请!”

刘备连忙站起来往厅外走去。

这些年来颠沛流离,也让他明白,自己智力不足,急需要一个能够给他指明方向的人。

当年沈晨就曾经给他提出过建议,可惜在徐州四处被桎梏,还没等他按照沈晨的建议,先一个个处理徐州那些割据的地方势力,就被袁术吕布轮番殴打,可怜兮兮。

现在好不容易沈晨到了身边,自然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沈晨今日没有穿军服,而是一身普通的士子长袍,没有及冠就没有带帽子,用布把头发扎起来,腰间陪着士子剑,缓缓走入厅内,拱手道:“玄德公。”

“小先生,近些日子辛苦了。”

刘备这个时候已经走到了厅门口,本来想去外庭迎接,没想到沈晨已经快步走了进来,便连忙拉住他的手到了旁边的一张席上,高兴地说道:“快坐。”

处理军务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不仅各营驻地都要安排,粮草物资也要供养,甚至还有各军的任务也得布置。

所以这几日来沈晨在叶县、舞阳、昆阳三地到处跑,都没什么时间和刘备碰面。

他今天也是刚刚从舞阳那边回来,听到刘备的话后,沈晨就跪坐到了刘备右手下方,说道:“玄德公,最近事务确实繁忙,未能与公畅谈国家之事,还请公海涵。”

刘备坐在了他的身边,两个人一起坐在同一张席上,苦涩摇头说道:“无妨,小先生现在在做的事情,本就是国家大事,又有什么值得怪责的呢?何况我四处飘零,未能报效国家天子,能得小先生收留已是极幸,哪还有怨言呀。”

沈晨便说道:“公切莫自艾,今日来找玄德公,便是欲与公商议对策,如何匡扶汉室,拯救天下黎民。”

刘备精神一振,立即正襟危坐道:“小先生请说。”

沈晨指着北方道:“如今关东战事不迭,天下纷争不止,当今大汉,袁曹官渡争雄,此战谁能胜利,谁就能得到整个北方,届时公以为,会是何等局势?”

刘备思考道:“袁氏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又以匡扶汉室之名侍奉皇帝,大义之旗,所向睥睨,恐怕北方会尽归袁绍。”

“不错。”

沈晨叹息道:“但其实玄德公有没有想过,不管归曹还是归袁,我们都不能忽略一个事。”

“何事?”

“臣强主弱,天子不管被谁掌控,最后都如丧乐嘉会上的提线傀儡罢了,北方势大,南方刘表刘璋孙权等人绝不会是袁曹二人敌手,这大汉,未必会还是大汉。”

“唔”

刘备面色凝重地说道:“袁公.袁公宽厚得众心,有周公之下士,当不至于如此,若能击败曹操,定能兼济天下。”

“玄德公。”

沈晨认真严肃说道:“当今汉室颓倾,陛下身陷囹圄,已是人尽皆知。就算袁绍有此心,他若得天下,难道手底下那些文臣武将还会愿意看着他把江山送还给陛下不成?所以有的时候,还请不要欺骗自己,正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汉末天下大乱已经成既定的事实,当时是有很多名士都直接说汉朝即将灭亡这样的话语的,比如桥玄、阎忠、何颙、许劭等等名士都说过汉室气数已尽之类的话。

到如今也确实是这样。

所以只要不是瞎子和傻子,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权臣在用皇帝名义为自己掌控大势而做出的准备罢了。

等到将来有一天他击败袁绍,讨平刘表孙权刘璋这些人,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篡位。

甚至荀彧也未尝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无可奈何地辅佐曹操,为汉室勉强续个几十年命,也算是没有愧对自己的良心。

而刘备又不蠢,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可他也没有办法。

一开始他也很天真地相信曹操是忠臣,结果去了许都一看,囚禁皇帝,杀大臣,杀国舅,杀贵妃,杀皇子,这还得了?于是连忙袭杀车胄,去投奔袁绍。

但袁绍也不是善茬,之前还曾经打算立刘虞为皇帝,现在即便是打败了曹操,得了天子,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周公霍光之类的大忠臣,反而会是篡位的乱臣贼子,只要一统天下,袁家很有可能就代汉称帝了。

毕竟已经有袁术这个前车之鉴,袁术死前甚至还把帝号送给了袁绍,而袁绍的反应则是接纳,由此可见袁绍要是打赢了官渡之战,得到了整个北方,大抵也不会老老实实当汉臣。

因此刘备去投奔袁绍,属于是无奈之举。

是曹操自己把刘协逼得太急了,导致了衣带诏的事情,否则的话,之前刘备跟曹操跟的好好的,为啥衣带诏之后就翻脸呢?

现在袁曹对于刘备来说,就是比烂。

曹操赢了,刘协不会好过,汉室江山也可能会不保。

袁绍赢了,也是一样。

只是由于衣带诏,刘备不得已跟着袁绍而已,他也只能天真的希望,袁绍真的如他所说,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攻打曹操。

虽然这种话,小孩子都不信,可包括刘备孔融这样心存汉室的人,只能这么骗骗自己。

但沈晨却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要不得,因此必须要让刘备打消这个念头,放弃幻想,开始实干。

听到他的话,刘备沉思了片刻,最终也只是长叹道:“唉我亦何尝不知?曹操把持朝廷,欺凌天子。袁绍在北方更是有另立新帝之举,此等逆臣可我兵微将寡,委实无能为力呀。”

沈晨就笑着说道:“玄德公若有心,未尝不能力挽狂澜。”

“哦?”

刘备高兴道:“小先生可有办法教我?”

沈晨沉吟道:“我有上、中、下三策,且随局势而定,各有细因,不知道公想听哪一策。”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