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银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五章 衣带诏到了(2 / 3)

作品:《三国之银狐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刘表听了这话,顿时若有所思地看了眼沈晨,这小子怕是在暗示他什么。

这个时候的刘表态度其实还算暧昧,历史上他是在平定张羡,且由于衣带诏使得不少士人对曹操失望之后,才祭祀天地,出门比拟君王,言行不轨,有称帝之意。

但还没有平定张羡之前,即便现在实力大涨,也不敢有所动作,所以面对沈晨的暗示,他只是摆摆手道:“这些话就不要乱说了,会让人误会。”

“唯。”

沈晨瞥了眼刘表的脸色,心里不以为意。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

接近午时,成奇来报:“明公,诸位大贤都来了。”

“走吧。”

刘表站起身,伸展了一下酸痛的腿脚,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也该去见见这些大贤了。”

他双手背负在后,第一个走了出去。

世人都知道荆州士人多心向朝廷,刘表又何尝不知道这点?

这些所谓大儒名士,在曹操奉迎天子之后,给他上书劝他归附曹操的又少了吗?

所以刘表很清楚,这些人针对的其实不是沈晨,而是他。

不过是祸躲不过,他们的名望确实很强大,其中甚至有好几位是刘表曾经想征辟为太守级的大儒,比如刘巴、王俊、颖容等等。

但正因为对方的名望强大,如果避而不见,反而惹人生疑。

因此刘表也必须保持好这个暧昧的态度,既不能让世人知道他称帝的野心,也不能让人以为他软弱无能。

而跟在刘表身后的沈晨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却是在想。

这次试探,果然试探出了问题。

刘表确实野心很大呀。

出了后院,一路到了前厅,此刻蒯越已经招呼着诸多大儒名士进入厅内。

蔡瑁被刘表派去镇压张羡去了,蒯越则被召回来留守襄阳。

由于他也是荆州名士,接待工作自然由他来做。

随着成奇出来一声“刘使君到”,刘表缓缓走入厅中,诸多名士大儒也就站起身,向他行礼:“见过刘使君。”

虽然这些名士大儒声望很大,但刘表也不弱。

三国演义把他评价为“八俊”,正史上他是八及中第七位,按照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的排名,他在士林里的声望排在这三十五个人当中的正数第二十六,倒数第十。

所以荆州名士虽然对刘表不主动勤王,不依附朝廷,割据地方的主动颇有微词,可碍于他在士林当中的名望,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规劝。

要是换了别人,在衣带诏之前,你要是不依附朝廷,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比如袁绍就被很多名士骂为国贼。

刘表进入厅内,走到主位之上,环视众人一圈,才说道:“诸位请坐。”

诸多名士就继续坐下。

厅内除了蒯越以外,还有蒯良以及刘先、邓洪、文颖等另外几个亲信从事。

沈晨的位置则在最下面,与邓洪几乎都快坐在门口处。

等到大家都坐下之后,刘表才说道:“今日诸位大贤一同上书,都要来见我,不知道是何事呀。”

王俊早年与曹操有旧,最着急上火,便第一个站出来说道:“使君,我听闻治世之道便是忠孝与仁义之道,这是真的吗?”

刘表皱眉,这里都是饱读经义的大儒名士,还问这种问题,是在羞辱谁吗?

但他还是有涵养,说道:“自然。”

王俊就说道:“昔年商王无道,武王伐纣,伯夷和叔齐却要阻拦他们,这个道理是对的吗?”

刘表脸色不是很好看,强忍着说道:“是对的。”

汉朝以忠孝和儒家的经义立世,虽然武王伐纣是纣王无道,但因为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对伯夷和叔齐都极为推崇,连姜子牙都认为他们是圣贤,所以只要是儒家弟子,就不可能贬低他们二人。

王俊便问道:“那我想问使君,当今天子,是否无道?”

刘表咬牙道:“天子爱民,世人皆知。”

当年关中大旱,李傕郭汜等军阀不关百姓死活,刘协不忍生民艰难,于是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王俊就环顾一周说道:“当今天子至仁至善,乃是明君天授,四方景仰。可是却有人要兴兵攻打朝廷,以无道伐有道,以无德讨有德。诸位说说,这个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吗?”

“自然没有这样的道理。”

“子文公之言,当真是微言大义也!”

“不错,我辈士人,当忠君爱国,岂能做乱臣贼子?”

诸位名士说的时候,眼神都看向沈晨,他们在说谁,自然不言而喻。

刘表现在压力也很大。

他历史上有称帝之意,可最终没有称帝的原因,就是这些人的存在导致。

因为他们说的是实话,也是最正确的话。

汉末诸侯遍地,可是得不到世家大族支持的诸侯能有几个有好下场?

就连袁绍都得嘴上说着奉迎天子,攻击曹操的时候,刚开始十分犹豫,一直到衣带诏事件后,才有理由讨伐曹操。

所以你嘴里不谈忠君爱国,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刘表现在就是被他们指着鼻子内涵。

可他又不能反驳。

因此只能缄默其口,目光注视沈晨。

沈晨缓缓起身,说道:“我想问子文公,谁在兴兵攻打朝廷?”

“呵。”

王俊当时被他逗笑了,冷笑道:“贼子是谁,不言而喻。”

沈晨一脸纳闷道:“袁绍讨伐的是曹操,我讨伐的也是曹操,这跟天子有什么关系吗?难道在子文公眼中,曹操才是天子?”

“大胆!”

王俊那暴脾气,当即抽剑道:“小贼安敢说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难道不是子文公的意思吗?”

沈晨怡然不惧,也抽出剑来,冷笑道:“子文公说我讨伐曹操,就是在攻击朝廷,把曹操比作是国家社稷,我看子文公才是大逆不道吧。”

“蹭蹭蹭!”

汉朝武德充沛,上至公卿下至黔首,腰间都配着宝剑。

这些四五六十岁的夫子一个个也都是佩剑的,即便是进了刘表府邸,刘表也不敢让他们解剑,所以一个个都拔出剑来怒视着沈晨。

“放肆!”

刘表大怒拍桌案道:“稚子安敢无礼?堂堂士人,在筵席间拔剑,成何体统?”

表面上是说沈晨,其实也把这些大儒名士也骂了进去。

被刘表呵斥,沈晨也只是冷笑着把剑收回去,其余大儒名士也碍于刘表,纷纷收剑。

名士隗禧站出来说道:“小友不要颠倒黑白,如今曹公在朝廷匡扶汉室,于国家存亡之秋,挽救社稷于危难,若曹公没(mo),则天子又能依靠谁呢?”

“我。”

沈晨环顾四周道:“我们。”

“你?”

隗禧脸上有些疑惑道:“我们?”

沈晨点点头:“尔等既然忠心为国,那为什么不愿意在天子面前尽忠呢?”

“额......”

隗禧的态度还算不错的,耐心解释道:“关东大乱,我等都已年迈。”

沈晨就说道:“在回答先生的问题之前,我其实要先问大家一件事情,那就是你们觉得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

虽然看待问题尽量不要非黑即白做二极管,但这些人就是这样,头脑没有那么复杂的辩证逻辑,你得用魔法打败魔法,所以沈晨现在也学乖了,先开始对人进行定性。

“曹公......”

隗禧左右看看,他其实对曹操不是很了解,倒是听说他杀戮很重。

王俊是曹操好友,立即沉声说道:“曹公乃济世之才也,当今之天下,也唯有曹公能够拯救天子万民。”

“好。”

沈晨点点头:“那下一个问题,百姓算人吗?”

“这是什么问题?”

诸多名士一头雾水,大儒颍容说道:“百姓受天地之中以生,自然都是人。”

沈晨说道:“既然百姓是人,那我为何看不到诸侯权贵把他们当人?我在徐州的时候见过一件事,一位豪强豢养的恶犬扑咬一位稚童,那稚童身边跟着他的兄长,年十六岁,见此情形,便举起棍棒把那恶犬打死。后来那豪强就抓住那位稚童的兄长,一顿毒打之后,又逼着他给被打死的恶犬下跪,还要其披麻戴孝,认那恶犬为父。诸位不妨说说,这豪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名士李俨算是比较嫉恶如仇的,毫不犹豫地道:“此恶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