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二十九章方孝孺的应对之策(2 / 3)

作品:《大明公务员

齐泰苦笑说道:“我学识浅薄,恐怕帮不上忙。”

方孝孺说道:“无妨,聚集志同道合之辈,终究要有所成就的。”

这就是何夕带来的影响。

元末明初的学术思潮,总体上来说,是理学复兴之余,实用之学也是很多士大夫秉持的,这些人最典型的就是刘伯温。刘基,姚广孝,还有辅佐各诸侯争霸天下的谋臣,乃至于罗贯中等人。那一个是理学中人。

但是在明末之后,这种思潮却沉寂了。

其中,据说最后一个有影响力的著作的,乃是姚广孝在永乐中写的一篇笔记,非议理学。但是已经成为孤篇。即便是永乐大帝,为了自己正统地位,大力发展推崇儒学,编了很多书,如四书五经大全,等等。将理学真正确定为官学,并将学说归为一,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学在官府。三杨为朝廷辅臣,同样也成为天下学问宗师这种特殊情况。

但是在何夕刺激之下,方孝孺很明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陈旧的理学,已经不能适应何夕新学的攻势。

任何一个学说,都要解释现实。

何夕之前的学说,还不是现实。f方孝孺是可以无视的。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蒸汽机已经成为现实了。何夕在北京做的很多事情,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本质上是什么?

本质上是何夕拿了朝天七八百万两的银子,而办成了要一两千万两才能办成的事情。

方孝孺已经不能无视这些了。

何夕带来的这个问题,方孝孺必须在儒学框架之中进行解释。

如果方孝孺是一般腐儒,自然抱残守缺,不肯有任何改变,但问题是,宋濂看重方孝孺,不是没有原因的,方孝孺在学术上,对宋濂的很多学说都不赞同。有很多创新。33

方孝孺被天下人称作读书种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方孝孺必须创造一套能将何夕的生产力理论,科学理论容纳进去的儒学框架。这其实有后世很多人想要创造的新儒学差不多了。甚至可以说,与何夕一直在做的事情,有殊途同归之妙。

毕竟,何夕在儒学上的造诣,给方孝孺提鞋都不配。所以,何夕搞出来的东西,在方孝孺看来,根本就是死搬硬套,乱七八糟,简直不能用漏洞百出来形容了。

当然了,方孝孺这样做的目的,与何夕截然不同。

这是在争夺最高解释权,从而掌握变法的主动权,如果一定要变法的话,不能在何夕的主持下进行。

这也是,方孝孺面对何夕步步紧逼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他之所以对齐德说,就是因为,天下之间,腐儒才是最多的。能理解方孝孺心思的人才是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