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三章 葛天工(2 / 4)

作品:《大明公务员

最后一句话,葛工头说得声嘶力竭,却又低沉沙哑。却是他一辈子的心里话。

打铁是一件苦差事,比打铁还苦的,是世世代代的打铁。 不要看葛工头在冶铁上造诣在当世,已经是最好的几个人,但是他从来不喜欢打铁。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宁愿当一农夫,而不是给朝廷当铁匠。

而葛工头因为技术,资历,他所享受的待遇,已经是铁匠之中比较好的了。他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大多数铁匠是什么想法了?

这一句话,也成了葛工头最后的遗言。

------

遇见这样的事情,何夕在河边反思。却听身后一阵脚步声,却是葛工头的孙子走了过来,在何夕身前几步,跪倒在地,“咚咚”连续磕了好几个头,说道:“阿爷没了。”

这是在报丧。孝子报丧即便是二十一世纪也遗留这样的习俗,报丧的时候,要先磕头后说话。一方面是请诸位亲朋好友帮忙料理丧事。另外一方面也是人死债消,不管死者身前有什么过节。而今也一笔勾销了。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起来吧。”

葛工头孙儿站起来,垂手侍立。

何夕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葛工头的孙子说道:“葛大郎。”

何夕说道:“这名字太不正式了。”

葛大郎也算机灵,立即说道:“请老师赐名。”

何夕思忖片刻,说道:“人人皆视工匠为贱业,却不知道不管什么行业,都是必不可缺的。而任何行业做到 极致都是不容易的。我盼你将来能够巧夺天工,就叫葛天工吧。”

何夕收一个学生,不仅仅是因为葛工头的贡献。

因为何夕经过而今这一件事情,觉得最有效率的,并不是他亲力亲为,去操心每一件事情。而是从理论高度做出指导。具体的事情让工匠们自己去做。

就好像而今,他积极组建的高炉实验,发生了低级错误。而葛工头却凭借他的只言片语,却琢磨出两条不同的路线。

两者相差也太大了。

何夕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觉得自己虽然也算聪明,但决计不是天才。与其自己去一个个琢磨现代理论在大明的落实,还不如合众人之力。他不直接参与一线工作。仅仅做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