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3 / 3)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随着开国元勋级别的「太祖党」被贬,诸将惶恐不安,毕竟有高梁河之败,若想吹毛求疵挑将领们的过失,谁还没几个枪毙的罪过?于是诸将把希望寄托在了赵德昭身上,大家对他抱怨说虽然征讨幽州失利,但克定太原、收复北汉的功劳还没论呢,一码归一码,皇上怎么就有功不赏、有过必罚呢?

在诸将的怂恿之下,不谙世事的赵德昭终于被当了枪使。这一日朝会时,赵德昭斗胆为诸将陈情,说陛下您还没有对太原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呢。

赵德昭再次触动了赵光义的逆鳞。

高梁河之败,诸将已经动了谋立赵德昭的念头,而这时偏偏又是赵德昭替诸将出头讨赏。好啊,这臭小子跟文武百官打成一片了。

赵光义勃然大怒,怒吼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这句话的分量是很重的,赵德昭惶恐而退,随后自刎身亡。

梳理完这些细节,就不难理解「高梁河之战」双方的说辞了,其实宋军败得没有那么狼狈。

赵光义提前离场,很可能是因受了箭伤,一辆驴车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从幽州飙到涿州,而辽国人口中的到了涿州换乘驴车逃走,逃的也不是辽国人的追杀,而更有可能是来自「太祖党」的内部威胁。高梁河失利后的宋军其实仍然拥有继续对线的能力,但赵光义因「太祖党」的威胁而下诏班师,这才导致了后续的溃败。

对外战争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内部政治斗争,很多事情都属于高度机密,不便透露。于是在有限的含糊其辞中,后世人们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终于拼凑出「高梁河车神」的传说。

赵光义贬黜了石守信等「太祖党」,又将韦亶等15人委派为诸镇节度判官,用以监督各地方藩镇。

罢黜开国元勋、逼死太祖之子、在地方安插眼线……这只是清算「太祖党」政治大戏的序幕。一年半之后,太祖的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也以22岁高龄寿终正寝,史书只云因病医治无效(寝疾薨),除此之外再无过多描述。

又过了半年,有人举报皇弟赵廷美骄恣不法,阴谋不轨,于是赵廷美先被外放到洛阳,又被降封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房州,一年多之后,赵廷美「忧悸成疾」,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至此,除了赵光义之外,赵匡胤的儿子、弟弟都死绝了。接下来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皇位都将在太宗一脉传承,无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