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55章 蜀地姓孟(3 / 3)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孟知祥只需静静地等待,等待后唐朝廷“蜀国王”的册封,合理合法地封邦建国,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如果等不及,还可以“自立”,但自立的弊端远大于其时间上的优势。因为自立就代表着孟知祥“名不正、言不顺”,失去了法统根基,否认后唐,就等于否认自己,手下诸将就可以高举忠君爱国的旗号来反对他。

前蜀、淮南等都是“自立”,前提是他们的开国之君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多年,拥有深厚的统治基础,可以抵御一般的风浪。孟知祥刚来没几年,而且除了西川外,东川等领土都是近期刚刚到手,根基不稳,“自立”不是孟知祥的最佳选择。

孟知祥的等待并不是遥遥无期的,如今的后唐正处于多事之秋。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五代十国”时期的这次短暂中兴——“明宗盛世”,在这一时期,雄踞四方的创业一代们相继辞世,总体进入到“二代治国”阶段,例如中原王朝两个最强大的敌人,内部的淮南和外部的契丹。

各大政治势力都面临最高权力交接问题,忙于内乱,已经无法形成一股有效的反对中原王朝的力量。特别是淮南,先是徐温架空杨氏,继而又被李氏(徐知诰)代徐;契丹先是忙于吞并渤海国,灭掉渤海国之后,正要乘胜南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却突然病逝,随后述律太后废长立幼,引得契丹内乱。

总之,无人来抢兵线、无人抢野区,李嗣源得以猥琐发育。而他总共两次小试牛刀,打荆南、打蜀地,也全都败北,向世人暴露了后唐中央朝廷的外强中干。

现在,淮南、契丹等各方势力也都顺利完成了资源的再分配,渡过了内乱,开始谋求对外扩张,李嗣源的日子不好过了。

所以在两川战争和两川内战之中,李嗣源才表现地处处妥协,软弱退让。只要有更大的威胁存在,李嗣源就不得不继续奉行绥靖政策,而这就是孟知祥等待“蜀国王”的机会。

他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74/7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