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24章 张希崇归国(3 / 4)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契丹骑兵无人指挥,乱作一团,果然一哄而散,向北方逃去。

张希崇也不追赶,赶紧带着人马,扶老携幼,向南投奔。最终,张希崇为后唐带回来两万多百姓。

李嗣源任命张希崇为汝州刺史。

关于卢文进和张希崇的叛辽归唐,权威史书也存在争议之处,例如《辽史》记载的顺序是张希崇先叛逃,然后卢文进才叛逃;而且将张希崇写作“张崇”。而《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史料则一致记载是卢文进先叛逃,张希崇补卢文进的缺,两年后也叛逃。

综合分析,《辽史》的记载应该不太准确。《辽史》不准确的地方还有很多,通常情况下,如果它与其他权威史书的记载发生冲突,那么本书就不采纳《辽史》的记录。

卢文进、张希崇、耶律倍相继叛辽归唐,契丹却以低姿态来乞求后唐,请求归还之前被俘的契丹高级将领。

在李嗣源即位的几年中,中原与契丹的综合实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契丹,虽然吞并了渤海国,统一塞北,却因耶律阿保机的突然去世而陷入到政治路线的斗争中,这是源自帝国核心的地震;

其次是中原方面,为了应对契丹游骑对幽州的骚扰,幽州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契丹骑兵常在阎沟(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设伏,掳掠运粮队。赵德钧便在阎沟修建城池,派驻军队,又整顿修建了城东五十里的古潞县、城东北一百多里处的三河县,以三座新建城池为依托,赵德钧完善了幽州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使得契丹铁骑来去如风、行动自如的日子一去不再返。

此外,赵德钧又在城东南开凿运河,自王马口(今河北省安次县境内)至淤口(今河北省信安镇),长一百六十五里,宽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可供千石级漕运船行驶往来。从此幽州粮道不再只依赖狭窄危险的陆路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