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自传:转眼(上)(2 / 4)

作品:《我的女友来自未来!

“罗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静》啊?”

余辉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他,天然哥你阅片量真是够广的,这么冷门的片子都知道,一般人能说出这个导演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就不错了。”

“那部电影不是挺好猜的,毕竟得了奥斯卡那么多提名,而且在构图与色彩上都极具辨识度,让人看了一遍就很难忘记。”

余辉赞同不已,按下空格影片继续,口中不断赞道:“他这部电影就走了是另一种冷峻的风格,但审美依旧是超人般的存在,啧啧啧。”

贺天然听着汗颜,提醒了一句:

“辉子啊,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拍《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那个导演叫韦斯安德森,而拍这部《寒枝雀静》的导演叫罗伊安德森,他们是两个人,所以风格才不同?”

“……啊?”

感受到贺天然“关爱”一般的眼神,余辉顿时是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啊什么啊呀,记不清导演很正常,看电影嘛,自己看得舒服就好,伱要是真想钻研什么,那么这个安德森,可一点都不遑多让,他是利用空间讲故事的导演中,独一档的存在。”

贺天然微微一笑,并没在这件事上挖苦他。

说起来,他跟余辉的相识,还是有点说头的。

去年的时候,贺天然负责图书馆放映厅的电影放映,学校电影协会那边常常组织观影活动就找上了他,余辉当时是电影协会的成员,一遇到贺天然当即是相逢恨晚,引为知己,而天然哥偶尔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电影的专业见解,更是让余辉佩服不已,直道天然哥妥妥就是一个图书馆放映厅的扫地僧……

话说,余辉最近是打算拍部微电影,参加由港城大学、电影学院、港城美院等几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而且小伙子似乎也有心往影视制作行业发展,所以才抱着一些文艺片来回咀嚼,分析镜头里的专业技法。

得到了贺天然的安慰,余辉挠了挠脸皮。

“也对,反正都是学习嘛,对了天然哥,这个导演的片子,外景的光线怎么控制得这么均匀柔和的啊,难道是说,北欧那边空气质量比较好?”

贺天然瞟了一眼画面,“因为这个是棚拍。”

“不可能啊!棚里面怎么可能拍得出这么自然的大纵深?用特效也没办法做到这么通透吧?!”

余辉虽然刚才认错了导演,但一些基础的电影知识还是具备的,分得出棚拍特效与外景摄影的区别。

贺天然用手指了指荧幕画面里的远景:

“因为它的背景是严格按照透视关系做的道具,利用视觉差看起来很远罢了,而且这些背景都是一笔一笔画的,要不然这种色彩跟颗粒感,无论是用实景还是特效,都差了点意思。”

余辉有些瞠目结舌,“这……这也太扯了吧!”

贺天然认真纠正道:

“这跟扯不扯有什么关系?

塔可夫斯基在《牺牲》里,为了一棵树的每一根细小枝丫都百分之百符合自己的要求,硬是让美术组凭空给造了一棵出来,而当这棵树出现在镜头中的那一刻,就说明了一个导演对待自己的作品,应该去做到什么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