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旧日音乐家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42):巨人交响曲(二合一)(2 / 2)

作品:《旧日音乐家

“给我也换个刚才的包厢,同样的最后一排。”

范宁将票根递了过去。

“先生,您这是?”工作人员表示不解。

“高价换低价,角落余位也有,不可以换吗?”

“可以,可以,您稍等。”

在克雷蒂安和马赛内古有些讶异的眼神中,范宁快步钻入人群里面。

“老师?”露娜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肩边多了个身影。

她赶紧收好了刚才有些郁郁的情绪。

“心情还尚可吗?”范宁平视前方。

“挺高兴,马上就能听到一场交响乐。”小女孩笑道,“不过老师,你的耳朵要求比较高,三楼的包厢音响效果肯定不如一楼。”

音乐厅可不是什么“拍卖行”或“娱乐休闲场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二楼或三楼的侧方“包厢”区域,完全不像旁人想的那样是昂贵的好地方。

在独奏或室内乐重奏里,它的价值或许和一楼侧方等同,毕竟对聆听效果的影响没那么大,视野还更开阔一些。

但交响乐……那些乐器声部的摆位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1楼中间5-10排的座位声效服务的,侧方会带来或多或少的音量失衡问题。

尤其如果碰上一场指挥或乐团水平不甚完美的演出,那真可能一会被某些声部吵死,一会某些声部又竖起耳朵也听不清,这种情况下包厢的价值连一楼角落都比不过,仅仅是比过远的二楼后方稍好的选择。

两人在三楼右侧包厢的最后一排角落落座,此时由于耽误了些时间,乐手们已经入场,从这里可以看见那大号手手中金光闪闪的“杀器”,以及几位低音提琴手苦大仇深的沧桑背影。

定音鼓手的试槌声咚咚作响,范宁用曲目单悠闲扇着风:“介意给我说说教会这项规定的传统原因么?”

“唤醒之咏。”小女孩立马说道,“由于‘失色者’被认为是‘芳卉诗人’也无力触碰的生灵,那么如果离一场音乐会的艺术家们过近,自然不是什么好兆头,也许一场本来能成功唤醒祂的演出却最终未能唤醒,所以才会在‘花礼节’期间做这样的限制……其实我也不愿意成为那个可能破坏艺术家壮举的人,刚刚本来准备主动提出更换的。”

“其实如今的情况好得多。”看范宁在看她,她苍白的脸颊再度浮现出酒窝,“如果我出生在半个世纪前,完全不被允许进入音乐厅和歌剧院,又没有唱片工业问世的话,这一生都无法听到交响乐是什么样子;如果我出生在一两百年前,那我很有可能会被父母抛弃,然后在流落街头时死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您看,现在的我虽然在家族地位无足轻重,但他们也对我不差,我的命运比那些穷苦农民或劳工要幸福多了。”

范宁闻言凝然不语。

“所以老师,好不容易听到‘巨人’这样的大作在缇雅首演,您跑到这么个位置,以您的审美要求……”

“没事,大差不差。”范宁无所谓地挥挥手。

小女孩“哦”了一声,低头仔细看了看曲目单,又好奇问道:

“老师,您这样的音乐家,是不是每首交响乐在听之前,就已对它的内容了如指掌,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很多专业上的问题?”

“这不一定,严肃音乐作品太多太多了,须视情况而论。”

“那‘巨人’交响曲呢?”

“了解一点。”

首席在带着乐团调音,范宁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热烈的掌声响起,穿燕尾服的绅士持棒入场,这位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约摸三十多岁,有着典型的西大陆人相貌,发型利落、瞳孔淡绿、前额宽广,行步间在安静微笑,其总体温和儒雅的气质,很难让人与洛桑小姐对其的古怪性格评价联系起来。

瓦尔特在舞台左侧右侧分别行了一礼后,便登上指挥台示意乐队各就各位。

卡洛恩·范·宁《D大调第一交响曲》。

空气中出现极弱的小提琴高音la,这是小提琴手们将手指按于E弦的最高把位,然后持着琴弓,以近乎停滞的速度在其上轻轻摩擦而出,似清晨日出前的雾气、微光与凉意。

“la——mi——”

在弦乐摩擦的透明背景音下,“呼吸动机”被各类管乐依次奏出,并在d小调内作四度下行模进,万物在微光中复苏,又带着一丝阴郁和神秘。

温润、轻巧的三连音“绽放动机”迂回跳跃向上,隐喻百花齐放之兆......

双簧管的双音八度如一缕晨光穿出云朵,刺破天际,随后又被厚重的云层遮挡......

定音鼓敲出沉闷的轰鸣声,低沉的半音化长线条被弦乐奏出,地底下某种不安的生命力正在萌发......

呼吸动机错开小节,参差交织,越来越多的生命苏醒,花儿开放、鸟儿睁眼、树枝抽芽、昆虫从泥土中探头......

在场的大部分听众是第一次聆听,也有小部分听过旧日交响乐团录制的唱片,但现场总归是和录音有本质不同,这短短一个神秘空灵的引子,就已经让他们深陷其中,那些碎片化的动机在呈现、复述、演变中,带着某种朦胧却令人心悸的力量。

“不愧是范宁去年毕业的成名之作啊。”很多在场的缇雅城乐评人忍不住心中感叹,“这位在北大陆名气如日中天的伟大作曲家,艺术生涯第一首交响曲就已经造诣不凡......”

交响大厅一楼尊客席6排,调查员安娜却是听着听着秀眉微蹙起来,她看了看身边闭眼端坐的何蒙长官,觉得好像之前在领袖的联梦会议上、分配考察任务受命临行前,大家好像有件事情还是没请示清楚。

这“潜力艺术家”一事,是在为丰收艺术节做打算,提携出一批真正亲和特巡厅的、能和范宁当下的影响力分庭抗礼的音乐家没错......

但选曲方面是不是应该要暗中做一些导向才对?

如果一位指挥家在考察时选的是范宁作品,这,这如果提携了到底算谁的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