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十二)(1 / 2)

作品:《快穿:千古风流人物

(十二)

皇兄的脑子……

他不理解,并大为震撼。

边镇城破,于朱祁镇有何好处?

难道皇城不清楚,大明越稳,他在瓦剌越安全吗?

带着敌人,来劝降自己城池守将的帝王,还真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啊。

“宣府陷了?”

朱祁钰的一颗心高高提着,只觉得自己的脖子被人紧紧的捏着。

“宣府守将杨洪范广等人,并未给陛下开城门。”

成敬依旧压低着声音,小声回答着。

“还好,还好。”

扼住他喉咙的那只手,终于松开了。

“都是有功之臣,当赏,当大赏!”

大明可以没有一无是处的帝王,但边镇绝不能有失。

幸亏,宣府的守将清醒理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宣府,就会成为其余城池的先例。

届时,大明危矣。

“殿下,快些入宫吧,宫里来人催得紧。”成敬在一旁提醒道。

朱祁钰颔首,摸着空空荡荡的手腕“本王的珠串可修复好了?”

成敬打开书房的木匣子,双手捧着。

“舒良一早就亲自带出去寻匠人修复了。”

朱祁钰将佛珠串带在手腕上,深深吸了口气,将面上的慌乱的紧张尽数压下。

他应该拥有处变不惊的帝王风范。

哪怕暂时是强撑的,也是不折不扣的演下去。

一切,都如母妃所料。

再一次来到文华殿,坐在监国的位置上,朱祁钰的心境已大有不同。

朝臣仍在争执不休,还有些痛心疾首涕泗横流,而孙太后的脸色更加的苍白,神情中是满满的无力感。

她在想尽办法与朝臣斡旋,她的儿子却带着瓦剌也先的大军叩关。

宣府的守城将士该何等的心寒和绝望。

他们会质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在边镇,究竟是守谁的国,谁的家。

传扬开来,这天下百姓,再不会信服祁镇。

“够了!”

孙太后紧紧的皱着眉,声音沙哑又疲倦。

“哀家说够了!”

文华殿内,刹那间陷入了安静。

“陛下也是身不由己,绝非他所愿。”

孙太后艰难的替朱祁镇洗白,试图让群臣理解他不得已的苦衷。

朱祁钰尝试着代入了一下,发现根本无法共情理解。

无论是代入他是大明天子,还是代入他只是大明不起眼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都共情不了朱祁镇的行为。

倘若叩关成功,瓦剌的铁骑入宣府,那宣府的百姓、兵士……

朱祁镇,好生无耻。

难怪母妃提起朱祁镇,除却不屑就是谩骂。

在母妃口中,朱祁镇连废物都不算。

朱祁钰摩挲着手腕上的佛珠串,拒不附和孙太后的狡辩。

边镇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百姓提心吊胆,京师的官员绞尽脑汁修修补补,朱祁镇呢?

自幼尊贵,习了那么多圣人典籍,竟没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窥见风骨二字。

窥不见风骨,总该有羞耻心吧。

不,事实证明,朱祁镇根本没有最基本的羞耻心。

但凡有丁点儿,早就在京师三大营精锐尽丧土木堡之后就自刎谢罪了!

还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