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夏文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七十九章:绝境之地,取尔项上人头,可解江中郡之难。【求月票】(3 / 5)

作品:《大夏文圣

“侯爷聪慧。”

方敬成点了点头,没有吊人胃口。

“也就是说,这个汜水县县令是个好官?”

得到答复后,李基忍不住出声,如此询问道。

“恩。”

“草民见过汜水县县令,为人清廉,正直无比,是甲乙年举人,在柳平府有不错的名望。”

方敬成如此说道。

“既然是好官,是否是说,有人想要栽赃嫁祸于他?借锦年的手,除掉此人?”

顾宁涯也算是官场老手,洞察的很直接。

“一半。”

然而方敬成并没有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一半?”

“这又是何意?”

这回李基和顾宁涯彻底不懂了。

“汜水县县令不是他们的目标,区区一个县令,即便是有才华,又能如何?”

“他们的目标是我。”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岂能猜不到前因后果?

“是你?”

“锦年叔,怎么又变成你了?”

二人不解。

然而方敬成却点了点头,对顾锦年充满着感慨。

“这些百姓,就是他们设下来的计。”

“我已经入局了。”

“利用的也正是方先生所言的民心。”

“还是有些经验不足,江中郡如若当真有贪官污吏,又岂能让这些百姓见到我?”

“百姓逃难是有人故意为之的。”

顾锦年有些感慨,他明白自己已经中计了。

而且如方敬成所说不错,若是自己处理不当,的确无法救灾,甚至还会惹来麻烦。

“我明白了。”

此时,顾宁涯也彻底明白是什么情况了。

唯独李基,还有些搞不懂状况。

“叔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能不能直说啊,我脑袋转不动。”

李基很有自知之明,不懂就问。

“这还看不明白吗?”

“江中郡,柳平府,汜水县县令写了一篇赈灾策,这赈灾策,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好,对于江中郡来说,这个策略算是不错,至少能稳定灾情。”

“但对锦年来说,这个策略并不好,锦年的想法是稳定民心,如若征收粮食,说是说统一分发,可对于百姓而言,自家粮食被抢了,每天分一点点,大多数人还是心存抱怨。”

“而有人在暗中散播谣言,大骂官府无能,官员贪赃枉法,几句这样的话,必然会引起民怒,只不过江中郡灾情还没有到饿死人的程度。”

“所以百姓不会闹,只会选择留或者走。”

“有粮或者有亲戚的百姓会考虑逃难,没粮也没有亲戚的百姓,则会留在江中郡内。”

顾宁涯将这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分析出来。

他说的没有一点错。

“留下来的百姓,心存怨念,可官府给粮食,他们不会爆发,一但等到官府断粮,哪怕是断粮一天,这些百姓将会彻底暴乱起来。”

“到时候谁来了都没用,除非粮食来了。”

“说直白一点,这个策略,是挺不错,但必须要依靠朝廷运粮,这个环节出问题,就要出大问题。”

“江中郡官员采取此人的策略,定然也是居心叵测,一来此策是下面人写的,出了再大的事情,下面人负责,他们最多就是遭到处罚罢了。”

“甚至不会有太大的处罚,关键点就在于这个救灾策没有太大问题。”

“而百姓逃难,被我们撞见,锦年方才也说了,一定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如今后面跟着大量百姓,他们跟着的目的是什么?”

“你还不清楚吗?”

顾宁涯说到这里,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话说到这里,李基也逐渐明悟了。

“他们跟着的目的,就是希望锦年叔去惩治贪官。”

“可这有什么问题?既然知道对方不是贪官,就说明情况啊。”

李基开口,下意识回答道。

“唉。”

“你爹是真的把你宠坏了。”

得到这个答桉,顾宁涯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你说的清楚吗?”

“在百姓眼中,这个汜水县县令就是一个大贪官,如若锦年去解释,都不需要有人去造谣,在百姓眼中,锦年就成为了帮凶。”

“锦年的一切名声,都会毁于一旦,因为在百姓眼中,官府实打实抢了粮,至于分配,太孙,我问你如若我抢走你一千两白银,然后每天给你半两白银,你答应吗?你会很开心吗?”

顾宁涯问道。

“不会。”

李基有些明白了,但也不是特别明白,只不过代入一下的话,他的确不会很开心。

“那不就够了,百姓已经产生了怨气,如若锦年不惩戒,锦年就要被扣上一顶官官相护的帽子,到时候百姓一传十,十传百。”

“不需要两天时间,百姓就会彻底对锦年产生厌恶,而那个时候,锦年无论在江中郡做什么事情,百姓都不会相信。”

“除非锦年把所有粮食全部还给百姓,但这样做的话,百姓只怕会第一时间逃离江中郡。”

“这个汜水县县令这一点做的很好,他拿走了粮食,就是防止百姓逃难出去,一万万人口若是逃了出去,所到之处,就如同人间炼狱,任何一个郡府都接纳不了如此之多的百姓。”

顾宁涯彻彻底底明白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计了。

太狠了。

也太歹毒了。

利用百姓的恐慌,利用顾锦年的为民之心,手段太脏了。

“若是如此。”

“那把这个汜水县县令杀了,等灾情结束之后,再给予封赏,这样总可以吧?”

李基出声,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所以说出一番这样的话。

此言一出。

方敬成不由看了一眼李基,但很快叹了口气道。

“如若这件事情,是太孙来处理,的确可以这样做。”

“可侯爷不能这样做。”

方敬成出声。

“为何?”

李基皱眉。

“儒道后世之圣,侯爷乃是读书人,又是读书人之楷模,倘若侯爷知晓这县令无罪,却将其斩首示众。”

“那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计成,汜水县县令今日被斩,明日就会有人为他平冤,这件事情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遍整个大夏王朝。”

“草民知晓,侯爷在朝堂之上,斩了许京许大人,此人是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如今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已经对侯爷有些偏见。”

“若这件事情传出,这些读书人必然会站在大义之上,抨击侯爷。”

“当真如此,侯爷百口莫辩,因为知义而杀,违背儒道。”

方敬成开口。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

顾锦年乃是儒道后世之圣,并不是说顾锦年就不能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问题是,你知道这是错的,你还要去做,这才是关键点。

以这一点,抨击顾锦年,顾锦年不但哑口无言,而且还会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心魔,这辈子别想成为大儒了,更别说什么半圣不半圣。

更绝的一点是,以后顾锦年就别想站在大义上去抨击别人。

因为你自己都不是什么好人,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

人家就拿这一件事情说你一辈子,你又能如何?

而且顾锦年形象极好,说半个圣人还真不为过,可要是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反噬极大,会惹来无穷无尽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