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夏文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十八章:设麒麟阁,大夏王朝,再起祸端,边境屠村,举国之怒(3 / 5)

作品:《大夏文圣

“户部严收粮草,控制全国粮价,不可发生哄抢之事。”

“工部清点军需物,运输部分前往北方。”

永盛大帝开口,他没有直接答应作战,但这个预备战争,却瞬间惹来一片哗然。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万万不可。”

“此战不可打,否则大夏将被拖垮。”

几个尚书急了,直接跪了下来,求着皇帝改变主意,尤其是何言,更是哭丧着脸道。

“一但开战,粮草军需便是天文数字,三军犒赏之后,国库直接空虚,永盛大典十年内都不能完工,各地天灾人祸,就无银拨款,请陛下三思啊。”

何言开始算账,他是户部尚书,只能拿这个来说事了。

“朕没有同意开战。”

“但备战不可阻,少在这里给朕哭穷。”

“匈奴人都欺在朕头上了,倘若永盛大典不完工,可以换回十二城,朕未尝不答应。”

“此事就这样定了。”

“至于是否开战,三日后再议。”

“退朝。”

永盛大帝冷笑不已。

提起打仗就哭天喊地,银子不够银子不够。

这下面的官员,那个不是背地里吃的满嘴是油?虽然大方向没有错,何言所说的也是事实,可说千道万,不打仗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是一但战争开始,国内会有动荡,会影响钱财流通等等一系列问题。

如此一来,这帮人也会受到影响。

站在他们的角度上,不打仗是一件好事,国内太平,风调雨顺,大家都赚钱,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那些百姓呢?

边境的百姓就可以忍辱负重?

至于打仗会影响境内百姓,这更是天大的笑话,这些官员想要贪赃枉法不就是靠着安稳年代吗?

真打仗了,反而不敢乱来,攘外必先安内,上上下下都是眼睛盯着你。

永盛大帝也在考虑中。

只是看到这帮人如此嘴脸,这才有气,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跟自己那个外甥比,都是废物,一个个都是趴在大夏王朝的吸血蛆。

永盛大帝走了。

留下面面相觑的文官,武将们则一个个大喜过望,虽然他们知道,皇帝没有完全答应,可最起码有这个想法就是好事啊。

真要开战,他们的权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朝堂之上就更有说话权力了。

未来一定是文官吃香,这一点他们知道。

可乘着自己现在还有权利,完全可以把自己后代安排的妥妥当当。

对他们来说,利益很大。

最终,百官退朝,离开皇宫后。

杨开立刻拉着何言以及胡庸二人,前去太子府。

让太子去劝说陛下。

不过,朝堂内的消息,也逐渐传了出去。

大夏意图开战,剑指匈奴,理论上这种大事,应当是传不出去的,谁传谁得死,如此大的事情,要是提前传出去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百官也不蠢,纷纷谨言慎行。

京都内有不少悬灯司和镇府司的探子,没有人找死。

但这消息就是传开了,不知道是谁带的头。

消息传出后,百姓一片叫好,对京都百姓来说,打仗不是一件坏事,反正再怎么打,京都百姓还是一样过日子。

能在京都混上一口饭的,也绝对不会因为战争苦巴巴。

天子脚下的优势就是这个。

一时之间,京都各处都在讨论此事,对他们而言,打是好事,打出国威。

甚至一些戏台立刻换了曲子,都改成了关于战争的曲子。

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次日。

京都邸报发行,边境屠村之事十分惹眼。

百姓得知此事,一时之间,可谓是民怒四起。

屠村之事,违背天理,当初大夏内乱就发生了不少次屠村事件,那个时候环境问题,还可以忍让。

如今大夏王朝蒸蒸日上,可谓是国泰民安,盛世来临,还发生这种事情,百姓如何不怒?

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写诗怒骂匈奴。

起战之心,如同燎原星火一般,逐渐烧起来了。

但消息传的太快,明显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企图让百姓愤怒起来,从而逼迫朝廷开战。

在酝酿情绪。

大夏书院。

往圣堂内。

当京都邸报传来后,这些学子也纷纷开始咒骂不已。

“这群匈奴,当真是畜生,我大夏盛世之时,竟然还敢屠村?当真是活腻了?”

“恨未成将,否则我必马踏匈奴。”

“这些匈奴崽种,若有朝一日,我为将军,直破王庭,斩王灭国。”

愤怒之声接二连三响起。

往圣堂内。

顾锦年看着这份京都邸报,不由皱起眉头。

因为这有些不同寻常。

匈奴人应当不会这么蠢,抢掠银两钱财这是常态之事,可屠村之事,有些没必要。

抢牛羊银两,大夏有心无力,只能多加防范,也惹不起什么是非。

可这个节骨眼上,匈奴国屠村,这就是赤果果的挑衅大夏。

完全没有必要啊。

更主要的是,匈奴国的国运被削,按理说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

搞这出做什么?

真就不怕大夏发兵?

大夏国库虽然银子是不多,可真要放下手头上所有事情跟你打,直取王庭有些夸张,但借此机会,夺回十二城还是问题不大的啊。

无非是付出一定的代价罢了。

“这群狗东西,若我皇爷爷不把他们杀光,等有朝一日,我登基后,必然亲自率兵,御驾亲征,王庭留名。”

一旁的李基开口。

他前几天一直在太子府,因为孔家的事情,被喊回去教育了一顿,用李基的话来说,他爹没吃饱饭,打的不算特别狠。

昨日才重新回到学府的。

毕竟第一次去孔家,结下梁子以后,谁都知道大夏诗会自己要与孔家争斗。

太子喊他回去也是为了不惹麻烦,倒也是合情合理。

此时此刻,李基坐在一旁,满脸凶狠。

啪。

给李基脑袋打了一巴掌,顾锦年有些轻蔑。

“就你这个脑袋瓜,还想直取王庭?”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别净想些有的没的,御驾亲征?万一出了事,你被匈奴国活捉,大夏王朝就得完。”

顾锦年十分认真道。

李基这娃吧,虎头虎脑的,说聪明吧也挺聪明,但都是小聪明,真要让他指挥三军,御驾亲征,很有可能就是白给。

运气不好被抓了,那就麻烦了,千古笑话就不说,大夏王朝就真要吐血。

某战神就是例子。

“锦年叔,你别看我读书不咋地,我骑马射箭绝对没问题,武道也没落下,而且我自幼跟皇爷爷学习兵法,假以时日,必然直取王庭。”

李基有些不服气了。

说他读书不行,他认。

可你要说他兵法上不行,他真不认。

“行,那我问你,你率领十万大军,面对敌方十万大军对战,摆在你面前有一条河,将士们连夜渡河后,士气低弱,你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抱着必死之心出战?”

顾锦年看着李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此话一说,众人的目光不由纷纷投了过来,一个个都很好奇。

“我会许诺,此番胜后,犒赏三军,骁勇者,加官进爵。”

李基开口,没有丝毫犹豫。

众人听后,也点了点头,很常规的手段,但作用性很大。

“那你还是洗洗睡吧。”

“加官进爵固然好,可一旦战败,军心溃散,不是靠加官进爵就能解决的。”

顾锦年继续看邸报。

就这种水平?

还搁这里直取王庭?虚空王庭?

“锦年叔,那你说,你会怎么做?”

李基有些不服了。

其余人也很好奇,不知道顾锦年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