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道起终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4章洛阳(2 / 2)

作品:《道起终南

胡惟庸不仅把汉军领地各处的劳改营中服役的匪盗,劣绅,送往洛阳营建新都,就连庐州之战的二十万战俘和汉军攻取天下俘虏的元军也全部送来。

营建洛阳新都的人手整整有近五十万人。

为了看管这五十万人,玄阳亲领一师御林军,两师汉军,坐镇洛阳。

汉军的这十几万人马驻守洛阳,不仅仅为了震慑五十万俘虏、匪盗。还虎视山西,窥视河北,另外还可以随时支援出征山东的殷天正。

洛阳新都规划的极为庞大,共分为皇城,官城、内城和外城。

皇城为宫城,乃是帝王居所。

官城乃是百官居住办公之地,汉军五院皆在官城。

内城乃是汉王府的各种附属机构,比如说;医院、大图书馆等。

当然内外城都是百姓居所,以坊市划分。

汉军除了出征和驻守的洛阳的七个师之外,还有三个师被玄阳派驻到贵州、浙江、江苏。

贵州的一个师,作为范瑶后备,随时支援。同时也协助警卫军,镇守广西、广东、湖南、湖北五州。

浙江的一个师,则师协助警卫军驻守福建、江西。

江苏的一个师,打造船只,该陆为海,同时镇守江苏、ah。

汉军出征的三路大军,除了殷天正的这一路,遭到汝阳王的强烈抵抗之外。

杨逍、范瑶的西南、西北之旅进展极其顺利。

至正十五年(1355)底。

范瑶大军已经全取云贵川西南之地。

杨逍大军也攻下陕甘,正在回兵进攻山西。

经过一年的苦战,殷天正也终于从汝阳王手中攻下山东,虎视河北。

其实,这三路大军中,就数殷天正这一路最为艰难。

汝阳王的统兵之能不在脱脱之下,可谓是当世名将。

若非汉军精锐,殷天正又步步推进,稳扎稳打,说不得要在汝阳王手中吃了大亏。

汉军征战天下,各路义军也是纷纷归附。

这一年来,玄阳记忆中,元末的各路英雄,开始展露头角。

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汤和、冯国勇、傅友德、张定边等等,这些军神名将,开始显露他们的过人之处。

不过汉军早已定下大势,这些人只能为汉军的发展加砖添瓦,再无法搅弄风云。

比如说朱元璋。

元至正12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郭子兴乃是明教麾下,受汉军掌控。

郭子兴这一路义军有汉军在背后支援,发展的倒也顺利。

庐州大战时郭子兴部划归殷野王统领,庐州大战因为玄阳谋划,恶战并不多,所以朱元璋并未在汉军体系中崛起。

战后汉军重组,朱元璋被调入汉军充任营正。

而后大军出征,朱元璋累功升迁为汉军团正,掌8000精锐士卒。

汉军制度完善,即便是豪杰英雄也要一步步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