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44英雄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章 扩建(2 / 3)

作品:《1644英雄志

尤振武转向老刘头:“你现在就动手,放下其他事,全力打造铳管。越快做成越好。”

老刘头躬身称是,但眼神却是快速的扫了一眼周运。

尤振武察觉到了,立刻问:“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难题?”

“没没……”老刘头连连摇手,眼神惶恐。

尤振武看向周运。

周运拱手:“少千户可能不知道,咱中卫所的铁铺不止是打造兵器、维修甲胄,另外还有一件要务,那就是铸造铁锅和铁器,等到九月底的大市,到红山堡换取蒙古人的马匹和皮毛,再转卖到内地,从中获取一些利润,贴补堡中使用。这是咱堡中的大事,关系到明年的生计,一点都不能马虎。眼下已经是六月底,距离九月大市已经不远,铁匠铺上下都得准备了。”

听到此,尤振武明白了老刘头的犹豫和惶恐所在,随即心中一动,问道:“咱中卫所每年到红山堡互市,大约能赚到多少银子?”

“不过百十两。”周运道。

“这么少?”

周运道:“其实也不少了,因为咱本金就不多,做的又是不太赚钱的铁器,不能和那些专门的商人相比。”

“那为什么不加大本金?”问话的是翟去病。

他所问,正是尤振武想知道的。

周运苦笑一下,解释道:“咱卫所穷,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充作本金啊。再者,卫所经商并不被朝廷允许,这事都是悄悄做的,虽然大人们睁只眼闭只眼,不管咱,但朝廷一日没有正式允许,咱们便一日不敢公开进行。因此,不方便做大。”

---边疆卫所的存在,主要是防卫蒙古人,如果卫所都经商,变成商行,和蒙古人做生意,兵变成了商,商又变成了兵,于边防大大有害,朝廷当然不会允许。

但榆林贫瘠,朝廷长期拖欠粮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卫所不得不靠山吃山,悄悄经商,以换取一些必须的给养,这在榆林不是秘密,在地官员,从巡抚到兵备道,都是睁只眼闭只眼。